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小学 邓小琴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让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方式多样化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育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而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对数学知识充满自信,那么他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低年级数学的实际经验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几点对策。 一、用教师魅力感染学生,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用情感魅力,诱发兴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好孩子。情感是沟通师生间心灵的桥梁, 师生间只有有了情感的结合和共鸣,才能产生教育的因子。教师的情感,能感染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增加师生的情谊,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的儿童非常天真可爱,他们一般都以老师为中心。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诚挚的爱,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将和谐亲切的微笑送给学生,将信任鼓励的眼神投向学生,少一些火药味道,多一些人文关怀,削除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让数学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实现在沟通与对话中师生的共同发展。 2、用语言魅力,诱发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的工具。”准确、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能出色地担起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输教学信息的重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凭借生动的教学语言,就能形成一种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情感冲击波”,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语言上要努力做到: ⑴ 幽默:幽默不是开玩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幽默的语言修养,能让课堂生花,教学增色。正如海菌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风趣的比喻,富有哲理的笑话、诙谐的寓言等,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由沉闷到活跃,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更积极地投身于知识的海洋。⑵鼓动性:教学语言的鼓动力,也正是教学语言的力量所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说得好:“用鼓动和说服的语言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远比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具有鼓动力的语言,能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活动中。 二、用直观手段包装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直观的教具、学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知识的“包装”,让学生觉得知识有趣、有可操作性、贴近生活,而不是枯燥、单调、呆板、远离生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学生接受小学教育不久,尚处于学习知识的萌芽状态,对直观化、趣味性知识较为敏感和好奇。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猴运桃子,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2+1,不经教师指导就能正确列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好象是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演示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又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三、用实践活动体会数学,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充分说明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我常常通过动手操作、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动手操作,增添兴趣。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我先请各小组推拉四边形框架,观察它的形状是否会发生变化?然后请各小组合作用一根小棒将四边形框架固定,使它不再变形,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各小组群策群力,有的横钉、有的竖钉、也有的斜钉,操作热情非常高涨。随后充分展示学生操作的结果,让学生自己来评析。他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把小棒斜钉的,也就是把四边形的一部分变为三角形的钉法,它就不会变形了。从而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游戏竞赛,增添兴趣。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时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3和4组成7;1和6组成7中,“3”和“4”是一组好朋友,“1”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我们要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常教常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