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陈显华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荆溪小学  陈显华

【摘  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 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成就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一 个学习者、思考者和发现者。本文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阐述了发挥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和“实践性”的优势,对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应具备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效果

因为特有的年龄特点,初中生对于枯燥的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所以,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将研究性学习法引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相关的问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一、发挥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为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性”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教师的指导应更多地体现在材料的提供、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一方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直接的指导应该减少。即使当学生的探索不成功时,教师也要尽量避免直接干预。因为对学生来说,探索中成功的和失败的体验都是有价值的。 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这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韧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教师应更多地注重探索活动过程,而不必苛求探索活动的结果。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归纳、分析、联想、模拟、类比、先猜后证等探索方法,让学生的整个身心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亲自“咀嚼”、品尝”,得到或喜悦、或怀疑、或惊讶的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的思维活动,推动探索活动不断深化。如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本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难题,都积极给以鼓励,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在哪里,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线索供学生参考。尽量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学到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喜悦和乐趣,从而增强求知欲。例如:当同学们在网上收集到有关历史上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的英雄事迹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进行建设的成果时,使他们对民族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产生了巨大的喜悦情感。更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思想认识。

二、发挥初中思想品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比如,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研究性学习必须发挥其“实践性”的优势。一方面,必须强调学生将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离开了直接经验,书本知识就难以消化,如果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必须使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另一方面,必须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融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实践为一体,在“做”、“考察、实验”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其实践能力。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的。

1、凡是学校组织出去进行的活动,都向学生提出与活动相关的思考题。如:学校组织学生去青浦青少年活动基地春游,提出思考题:“勇敢者道路”能给青少年学生什么启示。让同学们通过在“勇敢者道路”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2、结合课本进行选题研究,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如:对“怎样保护环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在自己居住的小区进行考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意见,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给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使他们既能从实践中取得直接经验,又能联系课本理解间接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应把握“角色到位”、“思想关心”、“过程关注”
    首先,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权威者变为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应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中思想认识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理解学生、以学生交友,共同参与学习,以朋友的身份提出看法意见,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能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角色到位”。例如:在探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问题时,我针得同学们的同意加入他们的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我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给他们提供信息使学生感到亲切,我的意见他们自然容易接受了。这种“角色到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开展。其次,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范围和内容非常广,学生对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从哪里去搜集相关资料,又怎样将搜集来的资料形成成果等问题就不是很清楚,在不同程度上可能都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让学生选择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价值;既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又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品质的问题进行研究,特别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法律上的、道德上的、学习上的等问题更应该鼓励他们去研究探索。作为指导教师应该经常关心他们,不仅给予方法的指导,更应在思想上给予关心。如:初一学生看到“社会上物价上涨,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同学提出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本人首先肯定他们情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是可佳的,然后指出此问题的专业性较强、太宽泛,不适宜初中学生研究。为了鼓舞他们本人换了一个课题,让学生从“自己家庭生活变化看祖国变化”去探讨,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变化去感受祖国的发展,从而激发爱国情感,加强努力为祖国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另外,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往往热情很高,十分主动,往往是几个成绩最落后的同学有亲和力,担任组长。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象弄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虎头蛇尾、畏难情绪等,都有可能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和效果,因而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参与。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督促检查,进行鼓励。这就是“过程关注”。我在指导时面对几个组心里担心,有的组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恐怕这个组搞不好,但是实践告诉我只要引导与督促,多花点精力也是可以成功的。

以上是我在指导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的初次尝试,虽然能达到一定的结果,但其活动过程都是从简单形式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到研究性学习并不难,很有趣,又不影响学习,尝到甜头,为使学生今后能继续参加研究性学习调动其积极性。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已势在必行,作为教师不仅要在总体把握、宏观上给予指导,而且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学生给予具体指导,不断探索一些更加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