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体育教学应处理好“教”与“玩”的关系.........................林晓云

小学体育教学应处理好“教”与“玩”的关系

四川省南充市孔迩街小学   林晓云

【摘  要】: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大量实践证明,“教”和“玩”相结合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内把所要掌握的知识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知觉、表象、记忆和抽象思维等整合能力。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应把这一教学理念融会到教学当中,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  以玩促学  培养兴趣

 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固定的教学意义和一定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爱好体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 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新课改中要求体育课强调兴趣、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才能到达快乐体育,终生体育的要求。通过以“玩”作为辅助手段、以“玩”促学,以“玩”助练,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

一、为什么要“教”与“玩”相结合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我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 学趣味性,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如在教学中,学习投掷时,用射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兴趣更加浓;学习小篮球时,用运球接力,看看哪组运得 又快又稳、 完成最棒,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以 “玩” 作为辅助手段、以“玩”促学,以“玩”助练、乐中思,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 体现。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

二、小学生的发育特点决定“教”和“玩”相结合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由于儿童的运动系统功能赶不上青年期(中学生阶段)和成年期(大学生阶段),其骨骼硬度小,容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容易产生疲劳。这些都充分说明小学生的运动量 不宜过大,参与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不但达不到,通过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与“玩”有 机的结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生的注意力决定“教”和“玩”相结合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在体育教学中就单纯的教技术动作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练习速度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如:在教学 50 米跑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学生就对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很多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都鼓足了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的锻炼 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可以很快唤起学生热情,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技能。

儿童基本都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加入相应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那么,体育老师就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进行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

四、利用学生好奇、好玩心理 ,指导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发生作用,唤醒大脑,迫使它加强作用。”因此,好奇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有趣的事例、故事,以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宽松、鲜奇的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保持高昂的情绪、欢畅的心情,从而认真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概念。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要这一特点多创设机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例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也可以课间穿插一些趣味性更强的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如,在教授体操时,可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队列练习时采用 叫号的方式把四列横队变成八列横队,也可穿插其它一些花样等队行队列变换训练。这 些方法都能使一些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当代体育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教师务必从学生小学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体育思维,“学”“玩”结合的教学方式摒弃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呆板、无趣,能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福海;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08期

[2]陈磊.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经验谈[J].新课程学习(),2013(03).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