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贾雪军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凤山乡小学  贾雪军  637000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率呢?本文从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分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来探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教育理念  有效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习性相结合的课程。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并学会搜集、整理、处理以及应用信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积极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见解:

一、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是比较简单、直观的知识。如“计算机的认识”这节课就很简单,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及用途和计算机的发展等。我采用的是观察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很容易掌握这些常识性知识。但也有部分知识模块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主要是知识的理论性强,操作过程繁琐,操作的要点也很集中,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部理解和接受,更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久而久之,学生会把这类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失去学习兴趣。鉴于此,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难点。具体做法是:对每个教学难点录制微课,发布到学校资源网上或者是自己的博客主页上,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再学习、再感悟、再提升,直到熟练掌握为止。这样教学,有效刺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编一个简单的程序、Flash动画初步”的教学时,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熟练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采用的是自我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时,事先录制要讲的“编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视频,或者是“Flash动画初步知识”的视频,如模块的认识,关键帧、层、像素、脚本等概念的认识的视频,将这些视频资源传至教师的博客主页或者是自己的QQ群空间,供学生下载学习,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新知。对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弄懂弄通为止。这样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进行强化训练,很多知识点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尤其是那些自主设计的知识更需要进行强化训练。我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帮助学生自发地、专注地进行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只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这样训练,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够灵活应对,才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的成果,学生学习的各种技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如,在进行“认识几何画板,画基本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给一定的探究任务,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画图、制作几何图形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小组完成探究任务,并且很多小组完成得很出色,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让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讲解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所要表达的意图。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信息技术语言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落实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优化学习途径,综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三、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的同时,还应如实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结合教学内容的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积极的引导生生、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指导学生进行即时的操作训练,在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讨论,教师也积极的参与到小组中去,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

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赋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究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充分的运用专业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有效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不止对上网、游戏等感兴趣,也让学生对一些实用的技术(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编辑相片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快乐、主动、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信息系技术“教与学”的课堂上,教师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只是扮演知识的梳理和灌输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的获取和接收者。这样就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而新型课堂教学就克服了这些弊端,不仅尊重每个个体的个人能动性,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增强课堂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把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合理的若干小组,并分给每个小组相同或者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组员进行相互的学习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各学习小组进行细致的演示。通过学生讲解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还可以做到互动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与默契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彼此合作的能力。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充实,更是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要做到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运用选择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并做好定期的总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这是一项系统却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动员所有的师资力量,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用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初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也依据于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要充分以学生为本,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提升,在实践教学当中积累、汇聚,才能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只有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才会寻找出一条既符合教学实际又利于学生学习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 .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 景万胜 . 偏远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微 [J]. 中小学电教(下)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