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谢思晋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  谢思晋   637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与时俱进、适时教育、适人教育而大力提倡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基本能力与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其有益于学生学习、成长,有利于创造性精英的造就,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  学习方法   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口语交际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今天,时时处处感受到新闻的存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使我们随时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现在就让我们来召开以此新闻发布会吧!每人将自己搜集的新闻在组内讲一讲,并要求小组内选出最佳新闻发布人选上场,同学们评价、质疑。依次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首先,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个性的差异决定学习方法的差异,教无定法导致学法的差异,但任何一个学科学习都应依据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常规方法,如预习和复习方法,听课记笔记法,主动思考方法,自由练笔法,不同文体作文的写作法等,阅读中的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教师引导点拔下形成的,如果学生掌握了常规的自主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中有了拐杖,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甚至“乐学”“创造性地学”。

其次,扫清学生思维障碍。(1)引导多问。思维从问题开始,会问是独立思考,思维灵动的表现,刘开在《问说》中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事,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可见,应时时事事处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勤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习惯,使每个学生都养成见物即思,遇事便问的好习惯。(2)相机授法。创新思维源于质疑,形成于思考,表现于善问,而“质疑、思考、善问”的有效性在于是否得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人的天赋,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绕过思维误区,扫清思维障碍,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才会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善于创新。(3)开放自主。课堂中把学问思的拐杖交给学生,有的放矢、开放自主,让他们大胆去讨论研究,教师是需组织、协调,并适当点拔。信息化的社会,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获得知识的渠道可能多于教师,这时需要适时引导,把活动引向课外,进行合作探讨或专题研究,使思维的广阔、敏捷、灵活向独立、深刻、批判方向发展,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克服障碍,持之以恒,使思维活动有序发展。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强化自身个体的体验

自主学习,即主动的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当开发学生的动机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足够自主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让学生乐学,老师就要做到乐教、善教,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与探求的兴趣,促使他们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激发学生去自学、去设疑,然后用查资料、探讨等方法去自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师生之间的合作。生生合作,按一定标准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学习活动中的以小组为群体,积极进行探讨、交流与综合实践。在参与中获得收获。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而后必须是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处于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老师参与其中,做到“弯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一方面融洽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另一方面老师的现身说法也为学习功底差、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作了示范,使他们敢说、愿说,进而达到全面交流。

要促使学生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老师特别不能注重标准答案,要特别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的异向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提出对课文的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包括字、词、句等浅层次的问题和立意、哲理、启示等深层次的问题时,强调所提的问题必须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到课外教辅读物上去抄一些“问题”来“显示”自己钻研课文了。对于理解层次低的同学,只要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肤浅,在小组中当众提出来并得到解决,就是进步,就是有所得,就有了意义。对于理解能力高一些的同学则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化,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要有个性

总之,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自主学习在语文教改的百花园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理性的翅膀,这样学生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段昌杰.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点滴体会[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2

[2].齐书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13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