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杨志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凤山乡小学  杨志勇  6370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基础阶段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发展主体,并且与多媒体技术相互结合,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  参与意识  发展能力   

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而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提出:教学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重视学生自主的、多样的、积极的、充分的参与,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活动。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愉悦。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态.才能对学习产生参与的主观意愿.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最大的挖掘。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 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学生与教师一样是平等的学习主体.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二者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者、积极的交流者、有效的互动者。二是对学生寄以期待。要对学生充满信心.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材。不仅要爱优生,更要爱学困生.对学生施以厚爱、寄以期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关注,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向往。三是尊重学生,还给学生自信。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帮助学生点燃学习的火焰。四是把微笑带入课堂。一个天天板着脸、一脸严肃的教师往往只能让学生产生畏惧.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生性活泼、喜爱自由、爱跳爱唱,我们要以微笑来面对学生,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接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学生才能愿意参与。才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让学生主动求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才能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与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突出学习的主体地位。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不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也不允许学生提问.他们认为学生过多地提问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不允许课堂上也现“不和谐的声音” 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只是在被动地解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我们提倡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不是排斥教师的提问.而是要以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积极的思考与思维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要为学生的质疑问难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善于提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学习、对教材、对教师持批判意识。进行大胆地猜测.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使得学生真正做到朱熹所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三、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并不是生存在真空里. 而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同时素质教育也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丰富的生活世界,走进多姿的大自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大自然的气息。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索,使学生将书本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实践表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使学生对活动产生高昂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出了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每读一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意境.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锤炼字词.斟酌语句。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来解释词语的含义,结合全文、找关键词等来体会句子的含义。在读中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妙.理解文章的布局谋篇与文章立意。使学生理解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等等. 要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扶”到“半扶半放”再到“完全放手”.使学生从“学”到“学会”到“会学”。比如.对于一个字要从它的音、形、义来学习。并创设语感来加深理解与记忆

五、改变教学形式 让学生全体参与

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素质教育提出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性.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要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主动参与。我们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展开教学.以多种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多媒体创设愉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所描写的意境中.以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又要注意合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全体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全体学生在自身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教学的对象与最终的教学目标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教得再好也不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们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优化各教学环节,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