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永丰小学 周 雪 【摘 要】:由于作文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集中反映出学生的思想认识、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因而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加强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读、说、听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水平 能力发展 有效方法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有时虽然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教学效果不佳。以往我教习作文时,通常采取先读习作内容,看本次习作要求注意什么,然后由学生们互相讨论,再抽学生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去写,大家评议说出优缺点,或是抽读范文进行比较,最后由我作总结后学生才作文。即便是这样多数学生的文章仍然不是字数不够或错别字较多,就是“流水账”式“离题万里”。现在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通过批改学生作文以及自己认真反思,我找到了既能把握住各个年龄段学生作文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又适合优、中、差学生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现在此写出,与广大师生交流。 一、培养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方法 1、准备一个摘抄本,随身携带着,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或者是看课外书的时候,遇到好的诗词,佳句等都要记录一下来,写作也是一种积累知识的过程,积累一些好的句子运用到作文里,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2、写日记,准备一个日记本,把每天的心情或者遇到的有趣的事记下来,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开阔思维,把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的表达出来,这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方式。 3、写观后感,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坚持每周看一部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看完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最好把剧情按照自己的话来完整的表达一次,再说一些自己的感想,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逻辑感。 4、一定要“敢写”“想写”才行,有的小朋友是没有自信的,这样就需要家长或者老师在语文课上多表扬一下来增强自信心,多看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书,让他看到和他同龄的小朋友也能获得作文的奖项,这样就能提高他对作文的信心,也会让小朋友更加热爱写作。 二、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1、审题训练。审题重点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 2、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3、让学生了解一般作文的基本框架及字数。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写得不错,可格式不对,不是写成独体段,就是随意段,主次不分。我认为习作时所写的句子应尽可能坐到简练、通顺,要多查字、词典等工具书,尽量减少错别字,其字数应根据各年龄阶段或题目要求来确定,其中第一段为全文的一个引子,第二段(或二、三段)为中心突出段,篇幅最大,最后段为总结段。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一个习作者在明确“写什么”的问题后,要紧扣题目要求,横向或纵向进行追忆与题目相近的往事经历,把“身临其境”做的、看的、感受到的写出,也可将联系到日记、短文中的内容进行梳理补充,最后得到理想佳作。 四、要求学生平时多积累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1、多读。凡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都可阅读,只有多读才能 形成更多接触社会和自然的生活体验与生活阅历。 2、熟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对名家名篇、精粹短文要熟读成诵,烂熟于心,这样日积月累,便会熟识各种形式结构,习得语言技巧,增强艺术语感。 3、善于观察。观察是一种写作准备过程,是摄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要调动思维去洞察人物的心灵世界,这样在写作时就能用外在的客观事物来表现事物的内涵,反映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形成善于观察和写作的能力。 4、发展多媒体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贫乏,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多媒体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季节、天气、动物、植物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方式方法颇多的一门艺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那么“烦”作文的心态就会消失,呈现的将会是一派“乐”于写作的景象,且写出的文章质量会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