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四川省南充市仪凤街小学 王超 637000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 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精 神、态度和价值观。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为小学美术教学融入了全新的血液,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还有效的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探究性、兴趣 、问题意识、教学效率 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教师是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去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在小学的美术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在充分的了解学生实际的状况下,对学生实施美术基础学习进行引导,并且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积极性的兴趣,多让学生相互之间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素养。其中探究式教学方式,不但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所衍生出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同时更是一个在教育历史的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教学形式的革新,通过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为小学美术教学融入了全新的血液,同时通过探究式教学还有效的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鼓励学生去尝试探究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特强调:“学 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要让 学生主动的加入到学习中去并获得快乐的感觉。”如果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一味地去说讲,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听讲的状态,这样就没有发 现问题的机会,那么内部探究的兴趣与动机也就得不到激发。因此, 要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 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1、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注意从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入手, 引发学生探究,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满足对美的需要。 如:在学习新课程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鞋》一课中,讲课时我注 重渗透鞋子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介绍,鼓励学生平时和大人选购鞋子时 要注意鞋子的美观性与舒适性,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因 素,而且也使学生感到学以至用,大家都很喜欢上这样的课。 2、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探究内容的新异与变化。巴班 斯基说过:“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要引用学 生感到有趣的例子、熟悉的事情,可以称作教学情感刺激法”。其中 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 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奇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如:在学 习《制作小挂饰》一课中,我采用展示各种精美小挂饰范作的形式, 让学生被这些精美的小挂饰所吸引,然后鼓励学生去探究它们是利用 什么材料怎么做成的,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和探究 教学内容当中的本质性问题,增强学生对实物制作的感受能力和想像 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美术的兴趣。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是艺术创 作的源泉。教师可创设各种情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景与物、 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 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 习动机。例如:在学习新课程教材二年级下册《我们班级的标志》一 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关注、搜集生活中各个地方的标志,让他们知道 身边有很多地方的标志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样,在学习之前就让学 生对标志的特点和它的具体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并为下一步学习 怎么设计班级的标志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 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 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也是探究性 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教学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 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法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烈。 针对这种问题意识不强的状态,该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 动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得为学生从产生问题 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刚开始 时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 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新课程教材二年级上册《电 脑美术》一课中,先引导学生发现电脑绘画和平常的绘画不一样在哪 里?后出示不一样的两组图片让学生去比较、分析之后,从而自行去 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真正地深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 有利于教学的创新。 2、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认识意识,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新 课改,不仅要教给学生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 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 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 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 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 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 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情感,让 学生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发学生求 知、探究、创作的欲望。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探究性学习 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 参与、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 术学习的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完善人格。 即课堂教学要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掌握办 法、培养能力的知识平台。所以,在美术课上,应采用熟悉的、生动 的事物让学生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摆 好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课堂上,多提供自主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 中,要做到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的机会。如:在学习新课程教 材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标志》一课中,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认识图 形标志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学环节当中采用抢答的方式 和师生共同学习的方式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同时留给学生充分讨论 的时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教学过程中, 渗透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素养,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脑、动口、 动手,参加到学习探究、创意构思、自由设计的创作中去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的有效应用,从中可以看出在小学的美术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状况下,对学生实施美术基础学习进行引导,并且让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多让学生相互之间实施自主探究的学习,有效的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素养。探究式教学方式对小学美术教学起到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现行的小学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颖:《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美术》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