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华凤学校 李正辉 【摘 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本文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具体例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自主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自主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 途径方法 素质教育 历代教育家、当代伟人、新课标揭示的教育原理实质上是自主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培养、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文笔者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致力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初中生为教学的主体,选择适应初中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年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初中生形成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发挥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初中生正确的探究技巧,教会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答案,使初中生真正做到爱学和会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率偏低,需要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改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低效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 “学习方式”。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 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初中数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发展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和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查”、“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1、历代教育家揭示的教育原理,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孔子对教学的主张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叶圣陶说: “教师当然须教,而大宜致于导。导者,多主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要使学生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 以上哲人哲言揭示的是同一个教育学原则: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填鸭式”、“注入式”, 采取“启发式”、“导入式”,实际上就是应用“探究性”学习。 2、当代伟人指明了教育发展方向:教师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毛泽东在谈及教学方法时举出十种教授法,列为第一条的是“启发性”,并用括号补充说明应废止“注入式”。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是时代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江译民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强调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根本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历代伟大的论断不仅揭示了我们要废除旧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为当代教育目标指 明了发展方向,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进行科学探究,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利于 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变革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新课程该追求什么样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呢?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1、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评估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并且以此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数学教学中,应该要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教学不要采取注入性讲解,要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已经在学生脑中的那些数学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丰富和完善。其次,教师要树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的可持续性教育观”,实现学以致用的转化,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实践 的条件,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2、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自主探究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生只有对学习目的及意义 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进行刻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有效手段,数学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数学在生活中与高科技发展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在祖国四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数学是社会对他们的客观要求,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个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人们总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学习十分枯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来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启发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使他们变“苦”为“乐”与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营造积极的自主探究氛围。探究方式教学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学首先要具备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的交流活动应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教师要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才会诱发学生积极去探究新知识。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欲望,只有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才会产生探究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精心设计知识的主观过程,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认识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能力,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情感。再者,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对于初中生来说,1+1=2这是无需探究,问题空间有多大, 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关键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此外,合作交流是营造学生探究氛围的基础,合作学习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学空间,也为学生探究营造了氛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字活动的机会,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给予学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总之,要想改变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学习低效的现状,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秉承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自主探究目标,提高师生参与程度,创新自主探究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 王承凯.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分析[J].中学生导报, 2014(2). [2] 张希坤.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小作家选刊,201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