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探究实验——促进有效数学课堂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李家初级中学校 罗燕 摘要:在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的 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个数学老师经常谈及的话题。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化的数学理论知识,更应有科学的课堂组织与调控能力,对于一堂数学课,要从精彩的导课入手,组织学生开展好数学探究活动,并付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机智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发现象,才能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数养的提升。经常会听到有老师这样抱怨:同样的题我不知道讲了好多遍,但是学生还是做不起。也会听到有学生在私底下议论:老师整堂课都在讲,上一题我们都还没消化,老师就开始讲下一题,搞得我们晕头转向,越来越没有兴趣。这些都是一个有效性的问题,以下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孔子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现在的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要常注意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生带进一个“问题”的世界里,使他们总是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中,主动地去掌握知识.在取得独自发现结论的喜悦的鼓舞下,他们往往能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地想知道该做什么,怎么样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从而修改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认为,(1)练习要有目标性,要萦绕教学目标进行, 选择练习的数量与质量要精致。时间以十五分钟左右为宜。(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重复循环,实现记忆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转化。(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 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 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异生“吃得饱”。同时,教师要根据 当堂练习的情况及时反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反思对于学生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不仅要反思性地教,还要能引导学生反思性地学。比如在每次的数学单元测验后的习题评讲课中,我都会引导学生反思:考试中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针对各种容易出错的数学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创设“探究”式课堂时,要创设相对开放的空间,体现出创新的意义. 因为通过创设“探究”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那种来自生活和现实世界的数学活动,不管是在时间、地点还是内容和方式上,都能为学习者提供创新的才能,所以数学课堂活动要在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中. 开放性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收获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同时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深层次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比较活,具有生命力。具体怎么做呢?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多方面互动的体系,使学生能够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调出来,从多方面理解知识。其次,教师应把课本上提供的资料进行综合和加工,为学生创设一种丰富的、多样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参与活动的调控者,尽管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对其进行调控,要选择合理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如对存在的偏差进行交流。 总之,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还很多,其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当然,每个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不尽相同,这还有待于我们共同探究,共同探讨,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