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指导下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凤山小学 明小艳 【摘要】:随着教育目标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初中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使命。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教学不单单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把握基础的题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本文结合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改革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是教师一直以来都在研究的问题。其实,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掌握数学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加之初中课程繁重,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从根源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本来只需要初中生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抓住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反复地向他们讲解,他们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 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以教学课标为依据,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形成健康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3、推进分层教学,达到稳步提升。 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而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深化教学过程的改革 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以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教师想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就要从实际问题出发,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着去分析、推理、整理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欲望。比如教师在上“圆”这一知识点时, 可以先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让学生将这一问题带到学习中去, 收获了一定的知识后, 再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到教学中,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初中生处于一个心理和思维都在迅速成长的阶段, 好奇心也特别强。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特点, 安排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学习总结和反思, 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在本周内掌握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以及没有掌握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 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转移视线, 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周所学内容, 巩固知识体系, 还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点, 促进学生及时改正自身错误, 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这样一来, 学生的心思就能集中地放在学习上, 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 在课后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老师看重的, 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即使受到了惩罚, 也不会怪罪和记恨教师, 能够明白教师的做法是在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心, 自然会喜欢教师, 从而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也会喜欢把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困惑告诉教师, 及时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这样的学习氛围的感染下,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教学的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总结,运用好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阁延。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 2011 (21) . [2]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 2011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