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小学 彭凤英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纷纷涌现出来,这既是教学思想的变革,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创新。开放式教学模式迎合了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潮流,对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教学现状 应用策略 一、小学数学科学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革新,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控力不强、思维活跃是小学生的典型特点,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开放式教学将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状态变成主动状态,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活跃、发散思维,这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其次,开放式教学能够培养多角度、多方位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是基础学科,设计语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开放式的数学教学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多方位、多角度知识的机会。 开放式教学法是指在基于科学成果系统发展论、信息技术论和控制科学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各种具体教学法的优势,并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及启迪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的个性更全面地发展,达到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该教学法的中心是把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创造性“教―学”行动,把课堂教学流程视为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不同的中心主体的活动联系起来的全开放式的“人与人”的自组织系统。这种教学的目的是使课堂的系统结构更完善,实现外部配合和内部的和谐,实现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智慧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实行开放式教学具有以下意义。(1)、开放式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从数学教学课堂的实际过程来说,开放式数学教学在过程中更看中学生的自我主动参与,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 (2)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实现更多地交流学习,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课堂练习题中,要尽量使数学试题参考结果的开放性、问题条件和解题策略不具唯一性,注重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性,教师既扮演指导者又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让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3)开放式数学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意识。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创新意识之上的,对于开放式的数学教学实践,尤其要针对数学解题过程的教学,有利于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路、求异思想和辩证思想,而这些恰恰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数学教学模式科学性不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教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入门难的学科,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很少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动态的数学模型,强调的接受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不高,还会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2、填鸭式教育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过于严谨,追求数学题目的最优解,由此导致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抑制,而且最优解仅仅适合成绩较好、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填鸭式教育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习数学,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等能力得不到发展,素质教育也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六年级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乘以高,圆锥的体积是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三,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是不利的。 三、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科学设计数学教学。实施开放式的教学首先就需要宽松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严厉,需要慈严相济、刚柔并用,逐步提高数学对小学生的“亲和性”。此外,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力求在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数学教学设计科学化、合理化。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设计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时间安排合理的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等等,比如,教师要在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讲解疑难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再如教师在讲解六年级“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时候,如何给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是重要之处,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异同,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拿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用圆锥容器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容器,观察它俩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了。 2、强化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本身就是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多是由兴趣引起的,因此,将开放式教学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必须将数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的加减法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板书诸如9+8=?这样的算式的话,一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相反,教师如果将这个算式转换成诸如“小明买了8个苹果,又买了9个苹果,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这样类似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话,学生很快就能算出来,也能够理解“+”的含义。 3、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开放式的教学需要教师“放开手脚”、“舍得时间”,选取适当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讨论就是一个开动学生思维和脑筋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创造性想法喷薄而出,但是教师要掌握住一个度,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的思维来回来,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交流,深化知识。 4、注重开放式教学探索和尝试。开放式数学教学应该以开放性的试题为载体,首先要实现师生之间关系的开放。“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课本知识和鼓励刺激思考,还应该有其他职责,如是一位临时的学生“智囊团”,可交换思想的活动参加者。教师要集中更多的精力探索那些有效果和具有创造性的实例,与学生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及时地了解和给予学生更多的鼓舞。其次,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要求应该有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即便对于一般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说,若采用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就能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命题真伪的辨别或探究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习成为开放性的研究过程。 通过更多地开设户外拓展课程,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结构可以更开放。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自主学习探索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到性,促进数学素质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开放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首先就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课堂设计,其次需要密切数学学科和小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需要充足的讨论交流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林雅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6) [2]徐勤杰.谈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3]黄爱鲜.如何在新课改环境下实施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