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谭春燕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           谭春燕

摘要: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片面追求知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学科一向被作为德育教育的工具,而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应把重点放在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能力上面,强化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追求完美人格的塑造等。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与学会做人。道德是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力量实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从道德养成来看,中学时期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阶段的学生情感丰富,当他们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一致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中去,反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就会差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对高中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出文章中渲泄奔腾着的感情的激流,和学生一起体会字里行间跳到着的感情脉搏,想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认识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学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难以有深切的感受。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作用于情感的产生。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推动教学活动向深入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意境是凝聚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教师登上讲台,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调节完成这一心理转变,此时,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一种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相配合,形成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感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启动和激活作用,是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真正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创设某种情境,自然地触动学生的内心的情愫。使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体会在课文中的丰富内涵。

三、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别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以作者之情来打动学生之情,要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样发掘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教师是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心灵必然受到震颤,动情于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同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或褒,或贬。总而言之,教师要首先进入“角色”。

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对于小说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四、师生融洽,是情感教育渗透的保证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渗透情感教育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语文老师而喜欢学习语文,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中,老师起主导调节的作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在对教材中情感因素挖掘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不可忽视,它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情感价值倾向,也直接影响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试想一下,若教师高高在上,如同君临臣民,威风凛凛,武断否定学生稚嫩的思想,天真的个性,那么再富有情感的内容也燃不起学生的兴趣,育不出学生的高尚情操。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倾听学生心声,肯定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才能促使学生在教授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去尊重、热爱教师,去热爱语文学科,进而热爱生活的情感。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情感教学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需要科学分层,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当下的高中班级中学生人数较多,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实施,从而进入“一刀切”的教学怪圈。学生人数越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越明显,教师对学生的考查难度也会随之上升。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的每个阶段设置一次摸底测验,既要考查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也便于将各阶段的考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和对比分析,形成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建立学习记录档案,随时随地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其形成的情感态度、心理发展等情况也都各不一样。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总之,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真、善、美,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来感悟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生之美的重要途径,更是使学生在知识上得以充实和延伸,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丰富,在人格上得以美化和完善的有效方法。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