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方法及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李小薇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特点,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投入崭新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要用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讲述符合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策略 低年级语文教学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续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对事物探究的心理动态。在低段学生教学中尝试的教学方法及策略,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特点分析 1、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很多孩子在初入小学时会有较为明显的情绪变化,主要是角色的转变。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孩子们是无拘无束的,一张张小板凳绕成一圈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老师的角色既是老师又是保姆。而步入小学,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必须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老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时不时训斥某几个捣蛋的学生等,这些变化都不同程度影响了学生。于是学生就发展成了三种类型:一种学生表现出课堂回答问题小声,课后与同学、家人都大声畅谈,害怕与老师沟通交流。另一种则表现出毕恭毕敬,服从老师任何安排的,被我们称之为“向师性”的学生。还有一种就是不服从老师安排,上课捣乱不听讲的“调皮分子”。不管是哪一类学生都带着小学生特有的标志。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自我控制能力差。小学生爱哭爱笑,情绪容易冲动而多变,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别人影响进而不自觉地模仿,注意力难以集中,喜欢玩小动作等。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整个小学时期,学生的注意力是逐步发展的,5-7岁的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7-10岁是20分钟左右”。我班有个学生十分乖巧但写作业速度慢,上课喜欢发呆,每天晚上一个小时的作业量她能做到12点,老师和家长都十分担心如此现状持续下去。另一个学生则是十分聪明但好动,喜欢上课画画、玩转笔刀、讲小话和开小差。这两位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是低年级学生最有具代表性的。(2)爱表现,积极性高。低年级的学生思维灵活,回答问题积极性高,在回答老师问题时往往争强好胜,想表现自己却不进行思考就着急地举手甚至站起来嘴里不停地说:“老师,老师,我我我”他们期盼老师能发现自己是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并能点自己回答问题得到表扬。而在课后,学生喜欢争着做老师交代的事情,例如发作业本,常常十几个学生争着发。打扫卫生也是争先恐后十分积极。 2、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 儿童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分层次、成系统的,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的动机往往决定或支配着儿童的学习活动,影响着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一为了好的分数、不落于人后,或为了奖励和表扬而学习;二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了荣誉而学习;三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四为了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学习动机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类学习动机居多。这表明小学儿童还不善于把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1、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向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就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学习的效果与教师一味的"灌"的效果相比,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学生积极从事着的活动中,寓学于活动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活动中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能让他继续深入的研究下去。 2、让学生能学。 一样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了解之后,才有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如果人们对一样事物一无所知,也就不可能对它产生兴趣。正如一个人对电脑一无所知,又怎么会对它产生兴趣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书籍,让学生阅读。使他们能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去学习。鼓励学生加强彼此之间的交往,促进知识的互补。每个人感兴趣的对象不可能是一样的,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平时应鼓励学生加强彼此间的交往,这样就能形成一种知识的互补,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让学生会学。 让学生会学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现在有很多同学对学习很感兴趣,平时也十分认真,可成绩却总好不起来,这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缘故。可以说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形成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宜的。学习方法是灵活多变的。由于每个人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习方法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等的局限,往往会产生偏差,这是教师要及时的帮学生纠正偏差,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想象,使课堂充满情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用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有的课文留有许多的空白点,如在讲《窗前的气球》时,科利亚独自躺在病床上的孤独心理,同学们在升起气球前的争论,小伙伴在拉动气球的言行和心愿……这些空白点能为孩子们提供想象的空间,同时这些空白点也是学生们理解文本中小伙伴对科利亚的真挚情感的突破点、语言表达的生成点。一开始徐老师让孩子们找一找含有“病”的词语,细细品读,“科利亚病了,他得的是传染病,躺在病房的病床上”,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生病时是怎样的感受,有没有人陪伴;继而转到文中的小科利亚,在留白处让学生展开联想“如果不是病了,科利亚可能在……”,以快乐学习、生活的多姿多彩的情景来对比当下的孤单寂寞,这些心得和领悟溶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激发想象,课堂也充满了情趣。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感受学习快乐。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延伸、拓展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低年级课本都有插图,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出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可以如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 3、组织丰富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游戏化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成为学生创新学习全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拍手对口令”、“小动物找家”、“投篮比赛”、“小鸟回家”、“对号入座”等形式的游戏,并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开展“看谁答得又对又快”、“看谁找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等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得,使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香.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2]吴代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4. [3]梁燕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