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刘珍珍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新疆喀什英吉沙县实验小学          刘珍珍

摘要:小学数学是活跃和开拓小学生思维的根本,具有很强的思维和逻辑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是活跃思维的关键,而数学的教学目标也正是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小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用故事和问题探讨法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探讨,真正进入到问题中,在问题中学到知识学会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学习兴趣

新课改提出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新型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传统数学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大多只是配合老师跟着老师走,消极的适应教学,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少同学能够自主的展开学习,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机械的学习者。但是在新课改的实现目标下,明确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运用游戏和趣味故事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1. 引入游戏机制。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的吸引力远远大于课本,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此头痛不已。若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机制,将游戏人物以及角色引入到课堂知识小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游戏的风采,还可以通过游戏人物感受到课本得多姿多彩。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老师和学生是两组对手,只有答对敌人问题的一方才能够胜利。这种游戏形式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是学生和老师都处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并且可以将枯燥的课本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

2. 设计趣味故事。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而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非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现在数学老师的一项大难题。若将每一个数字和公式编造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可以为学生讲清楚公式的来源的同时,用其中的故事吸引学生。这样的活动方案可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并主动展开想象去探寻故事的思维,真切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1. 以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学生同时也是问题最多的,他们通常有许多疑问,但这也是思维和智慧的开端。必须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运用提问或者任何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开拓数学性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真正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核心。小学生拥有好奇心是很正常的,数学老师要多加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数学问题。所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必须你富有探讨性的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逐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 以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学生也正是处于认知的阶段,数学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抽象的学科,有时小学生并不能完成独立的探索,这就需要作为辅助作用的老师进行帮助。如果学生找到的出发点或者切入点是错误的,或者小学生的理解根本就是错误的,这就完全影响了教学计划,是学生偏斜独立思考的轨迹。小学生需要的是来自教师的启发和诱导,逐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抽象到简单这些深奥的知识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同时,思维活动也很快,只要教师稍加点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就可以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完成探索的能力,并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以开发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思考不仅仅是指,小学生能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包括能够通过自我思考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多在课堂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已经一些多角度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可以促进学生从各个层面开展思维,开拓思维,发散思维。更能够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实现深度思考,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能力的基本技能。

三、联系现实生活提高学生能力

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学都无处不在。数学作为激发小学生知识理解的一门学科,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类似以往的照搬教材,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学习习惯,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活元素的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数学实际问题,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或者可以利用教室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作为讲课素材,例如灯以及黑板,或者粉笔和板擦,桌椅板凳等等,在学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长宽高时,这就是很好的教材案例。这样的教学理念既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数学。更能引发引发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现,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及时鼓励,让学生爱上思考

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孩子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欢被称赞、嘉许和鼓励,而禁止、惩罚、抑阻等却很容易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也就是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评价,要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正面肯定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思考热情,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思考,享受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是单纯地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或者看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熟记程度,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方向等纳入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学生漫漫途中的加油站。

总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来的,而是需要落实于每一节课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city发表于:2020-5-31 16:42:56

简历模板http://www.geren-jianli.org 范文http://fanwen.qzjlw.com 作文http://www.2269.com.cn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