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措施和策略..................任艳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措施和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   任艳春  637000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却常常存在着形式单一、情感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淡化师生之间的关系、限制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能有效地让学生在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并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师生互动,简单说就是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之间一切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影响,小学语文课堂中还出现了许多畸形的互动,为此,教师就要提高注意,用合理的方式,促使良性师生互动的展开。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1、互动实质的失真。

互动实质的失真就是指互动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涵。在当下语文课堂中,有些教师面无表情,语气生硬,缺乏亲和力。在这样的氛围中,虽然有互动和对话,但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很难完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或者,语文课堂互动又走向了“为互动而互动”的形式主义,与互动的本质背离,比较典型的是程式化。程式化的师生互动是经过教师特殊“包装”过的,或者是在教师一定“控制”下的师生互动。这样,表面看来是师生在互动,实质还是教师的话语霸权在控制,或者说教师在预设的框架内无法解放。

2、互动方法的缺位。

一问一答和生生讨论的运用成了语文课堂上互动方式的主角,但流于“形式化”或“程式化”就反映出教师在运用互动方法上的意识缺位,成了课堂互动中的隐形“杀手”。就拿讨论法来说:一位教师在教学《长城与运河》总结时采用讨论法,说:“面对雄伟壮丽的长城和绵长柔美的运河,你觉得最应该感谢谁?”学生回答很多,如古代劳动人民、秦始皇、文章作者等。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视角,教师为了尊重多元理解,最后互动结果脱离文本,莫衷一是。如此讨论活动不仅耗时、低效,拖散了严谨的课堂结构,而且养成了部分同学在热闹中偷闲的习惯。由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到位,讨论的成员之间分工及要求不到位,问题的设计不到位,这样的讨论形同虚设,使有价值的互动内容失去意义。

3、互动评价标准的缺失。

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课堂教学任务由“双基”变为“三个维度”,就是要在“双基”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在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评价中,常常暴露出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没有做到评价的恰如其分。例如教师对自己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积极的、肯定的;对自己不喜爱的学生的评价一般是消极的、否定的,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有效互动的措施

1、转变教师的观念,增强师生互动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容易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要积极地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师生互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脑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了解诸葛亮是怎样靠近水寨,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样做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出问题的答案,学习更具积极性。

2、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加强互动。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师生就谈不上互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开阔,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多,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并且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有效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这节课时,我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通过情境设置,促进学生思考,加强沟通与交流。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要进行有效的互动,首先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而且是否愿意学习一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科教师的喜爱程度,如果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好,喜欢这位老师,学生就会认真积极地学习,如果关系比较僵化,学生就容易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厌烦的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所以,为改善这种状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为其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日记、周记,记录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或者通过网络途径与教师交流,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三、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更新师生理念,更换互动意识。

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应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因为教师对学生作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笔者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阅读题:(1)找出文章描写越王勾践万般无奈的语句,体会这些描写在表现当时勾践心中的无奈。(2)找出表现勾践受尽屈辱的语句。(3)查字典,给书后词语解释,尤其是用文中的话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联系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只用一课时,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2、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互动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关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思考写作方面的话题时,让学生试着多写一些周记,小练笔,话题要尽量贴近生活,充满感情色彩,这样才会自然流露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师就很容易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一种自然的情感交流,那么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便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3、关注后进学生,是构建师生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班级并不是小班教学,因此班级的人数比较多,教师由于忙于教学,一般只关注那些思维活跃,性格较外向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对那些不善言谈,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付出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课堂上多给他们提问、发言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别实在难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最简单的语句说起,由易到难。在阅读文章的理解上,只要他们说得与答案接近,都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上进的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喊:“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生生互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2.

 [2]何九玉.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刍议[J].教育,2015(17)157.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