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四川省南充市和平路小学 孙铃 637000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基础教学内容之一,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学生在日后长远发展的影响更是深远。相同的,核心素养也对学生的性格形成与终身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小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以及小学语文教学一定的重视。随着教学不断发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现着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对此,教师需要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与改革,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概念被提出,也引起了一番熱议,在经过一定的实践教学之后还衍生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等等。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具有一定灵活性,能够在具体科目教学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当中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从目前教学发展来看,核心素养教学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当中。因此,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现状与理念 新课标指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以及文本解读能力等之外,还需要进行核心素养教学,培养良好的性格与品质。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从某种程度上看算是一种习惯教学,包括在学习以及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思维习惯。总的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需要通过长时间的逐步积累完成教学目标,比如说通过相关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融入一些核心素养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注重于精神交流与情感体会的小学语文具有较好的核心素养教学基础。 在小学阶段,学生很多方面的能力与习惯都在逐渐形成。在所有教学中,小学教学可以说是较为基础而且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性格、品质、各方面习惯,还有人生观等都会基本形成。因此,优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核心素养教学具有一定迫切性。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提高语文教学有效形式 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终究离不开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读”的能力,很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作品的情感。 如翁卷的《乡村四月》《麦哨》等都是描写生活的美文,一下子拉近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接下来是品:品就是在读的基础上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作者给予的情感,是对事物的赞美还是褒贬,对人物是爱还是憎。品出了这层内容,学生才算是真正弄明白课文了,写读后感就会容易得多。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引导学生见微知真,叩问弦外之音,这样的品味,要抓住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思想精华的词段,从而既训练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又了解作者的思想,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优秀的教师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每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究竟开头怎样讲、中间怎样讲、结尾怎样讲,哪些应精讲,哪些应提问,哪些应练习,哪些应自学,所有这些,都应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无计划、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如课文《月亮湾》,在分析时,采用“我问你学”的方式进行简笔画板书,画出月亮湾、村子、小河、石桥、绿树、青山、农田的美丽。学生通过简笔画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背诵课文。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能力的四个方面,也是语文教学中要抓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之间紧密相连,任何把它们孤立和割裂开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以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已经有了太多的惨痛教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不能再出现了。听说读写必须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该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 三、推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 1、树立差异化教学目标,有目标性地进行学习。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指向标,对于学生来说有方向性的指导非常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小学生是缺乏一定生活经历的,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小学生都更加需要外在的辅助。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都对所做的事情缺乏一定概念,或者说是缺乏一定主动意识的,他们依赖于外在的影响,比如说父母的监督、教师的指导等等。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核心素养教学能够进一步落实。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进一步凸显,在教学中也需要有所改变。比如说在课文的学习中,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树立较低的教学目标,而尖子生则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提高。例如后进生需要识记生字“寂寞、庙宇、绽放”等词语,还有掌握课文的大致内容。对于尖子生就需要进一步提高目标,理清课文思路,掌握出现的所有词语,并能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2、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教学手法。 不同阶段的教学需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中不仅仅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训练一定的思维能力等。比如说联想、发散思维,结合字词的识记任务。例如“伞”,它是人在下雨时所借助的工具,所以在字体结构上会有人,而其他则可以联想为躲雨、伞的形状等等。利用联想进行字词的理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它的记忆。在遇见其他生字的时候,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联想方式,这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教学手法能够提高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比如说建立合作小组。比如说写一篇文章,让学生自由讨论进行主题的决定,而且将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交给各个学生。例如一个人写开头,一个人写对于环境的描写,一个结尾,以此类推。 3、完善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就能建设出不一样的课堂。在教学当中教师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比如说按照学习小组分配,按表现的优劣进行嘉奖。除此之外,在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适当融入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无论是在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他们都需要面临越来越多的合作以及与各种人相处的情况,学生的这种能力也是越来越被重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对拼音的拼写、字词的听写,将教学用合作的形式进行包装,例如进行接龙听写,按照用时以及准确率进行比拼。 不仅仅是对于小学语文,对于所有的科目来说教学的本质都应该是素养以及素质的培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做什么题,教学回归到本质上来说还是素质与素养的教学。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说在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上也有了变化,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学生还是需要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相信在未来,核心素养教学会有更高的教学地位,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核心素养教学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色芬.小学语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16(24). [2]陈玉霞.立足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6(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