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 杨光强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1�7嗍凳┖头⒄梗�1�7初中道德与法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就“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展开讨论,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改;教学方法;应用策略 一、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教学课堂,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记笔记就可以了,因此,整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特别枯燥,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以引导为主,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开展互动教学等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学时代对我们所起的作用,在讲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不应该一上来就直入主题,为学生讲解中学时代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而应该以互动教学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谈论一下,进入初中以后,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师生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如:有的同学就提出作业多了,课程更紧了,还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需要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了,更有同学提出我们的阅读量大了,知识面更广了,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了等等,学生都积极地发言,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想法,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学生活的打算,让学生认识到中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材过程中,教师总是以“严厉、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有的同学因为害怕回答错问题受到教师的责备,而不敢举手发言,更别提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想法了,而新课改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和启发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以七年级“在集体中成长――我和我们”为例,在讲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集体”的理解,如:有的同学就提出我们班级就是一个小集体,有的同学提出每个大集体都是由几个不同的小集体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树立集体意识,接着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拔河比赛、评选优秀班集体等让学生深刻体会“集体”的含义,并认识到我们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集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等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观念。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为学生授课,讲的内容过于生硬,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然学习效率不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如创设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及多媒体情境教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以七年级“青春时光――悄悄变化的我”为例,在讲这节内容时,首先教师先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刚刚出生―刚学会走路―初次上幼儿园―初次上小学―上小学时第一次得奖―再到现在处于青春期的自己,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这一组图片,说说每个时期都有什么变化,然后再让其中两三个同学说说自己成长中记忆深刻的事情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以“走进法治天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某些同学因为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经常泡在网吧,在自己没有钱玩游戏的情况下,骗父母、亲戚要钱,甚至偷其他同学的钱,慢慢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懂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四、更新观念,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现在有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还依旧错误地认为学生要多学习“正科”,把语数外的学习进行再一次的增强,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所谓的“副科”,只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个差不多即可,根本无需去对学生的本质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不去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去考虑健全法律意识是学生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而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的单调是教育教学的头号敌人,在道德法治的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是否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而不去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灌输过来的知识,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形象的称其为“填鸭式”教学。在这样一种教学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单纯的接收,并不去进行深入的了解或理解,从而教学的质量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使得整个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能够采取相应的手段,将情境创设、问题导入、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变得丰富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而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六、强化学习体验,实现“传授知识”向“养成素养”转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必须要重新审视课程教学,把握课堂教学的新价值取向,从关注“知识”向关注“求知者”转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体验,改变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现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向学生核心素养转变,革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式。 为了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我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利用网络这个主题开展了一次课堂辩论,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在课堂辩论之前,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自己一方的佐证。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谁与争锋》的辩论。围绕如何运用网络,正方、反方各自确立观点,并充分利用搜集到的资料作为佐证,做到有理有据。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地介入加以引导: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我们一定要避免这些现象,学会合理地利用互联网。通过这一活动环节,学生在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增强了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切身感受到网络的正面价值。同时,在双方辩论的过程中,网络的利与弊被暴露无遗,强化学生对网络两面性的认识。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必然会接触到多种案例,拓展视野,获得丰富体验,促进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以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论述了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参考文献: [1]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34-135. [2]王开秀.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法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