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任俊权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  任俊权

【摘  要】:习惯是长期努力坚持的结果,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着重于课堂,结合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培养习惯 ;提高质量

小学低年级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对今后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数学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上好每节数学课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怎样让学生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通过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关键。为此,教师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尤为关键。

一、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在对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他们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用懂得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注意力合理引导,比如教师在上《数一数》时,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周围,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同学人数、桌子等,接着又让学生打开自己的书包,看看书包里有那些东西,有多少个东西。接着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铅笔盒,看看铅笔盒里有几只笔,最后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最多,让学生感知数学,能触摸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不是单边的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中,学生是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性格多种多样,他们的生长环境也各有不同,但无论怎样,在每个学生的心底,都希望自己得到老师、同学们的重视和认可。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民主和谐氛围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共同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担任主角。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这一课程理念贯穿其中,能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积以时日,自然会使他们冲破思维的束缚,畅所欲言,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每个人自小孩开始就知道,好玩好动是我们小孩子的天性,那么如何在小学生好玩的同时,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呢?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上《1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一些纸糖,先让一些学生数数看老师手里有多少糖(10),接着拿走2个,让另外一些学生说说老师手里还有多少个糖?你是怎么得来的?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然后请一些学生上台做游戏,让他们在乐中学,在快乐中学习。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低年级课堂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都是有限的,如何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鼓励对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和解决问题有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适时的鼓励和赞扬可以瞬间凝聚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把学生分组教学,看哪组得智慧星最多,得星星最多的小组给予奖励。别看一个小星星在一年级的学生心理是多么重要,有时上课老师看哪个学生或者是哪组表现好奖励一个星星,那时课堂上一片安静,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朝向那个学生或者那一组了。效果大不一样,并且不约而同都坐得端端正正,因为学生们都有喜欢受表扬的心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尤为重要,但如果学生没有听进去,教师的讲解等于白讲;学生听进去了,没有自己的思考,不能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讲解效果也会大大降低。所以,课堂听讲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并且小学生勤于动脑与善于思考的能力也是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己动脑想问题的意识不够强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被动,所以,教师应通过巧妙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只有勤于动脑才能掌握好数学知识,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首先,教师讲解完课本知识时,要能够有创意,通过创新课程内容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其次,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课堂上都处于活跃状态,提出可以激发学生动脑的问题。然后,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全方位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

四、低年级学生要注意培养生活实践能力

  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只有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也就是说,学了却不知道怎样应用,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上一节课,教师首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利用上。这样,学生亲身体会、练习,能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位置”这一课,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认清前后左右的相对性。认识钱这一方面的知识时,进行游戏表演,让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本”、或买“笔”等,让学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余多少,买了多少东西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了他们现实生活之中。学习比高矮时,老师请三组学生到讲台上创设情境,首先第一组学生请一个站在讲台上,一个站在讲台下, 其次第二组学生请一个抬头挺胸立正姿势,请另一个双脚踮起姿势,最后一组学生请两个学生都背靠背抬头挺胸立正姿势,然后请学生们判断哪组学生比高矮姿势正确。,让学生根据以上三组学生姿势总结怎样比高矮.

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情,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首先,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对于师生交流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并把它引燃,进而使不同的体验都有对话的权利与机会。课堂中学生大胆提出了异议,教师不但真诚鼓励他,还为他创造一个“对话”情境。“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在这样的生成中对话,所获得的感悟更丰盈,同时也会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

从小养成好习惯,一生拥有好习惯。好习惯成就人的一生。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不懈努力,从小处做起,不厌其烦,长期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不仅可以从以上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还可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李文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九州出版社, 20061月第一版.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