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践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潆溪小学 欧裴盈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写自己的生活。以“我要写”的情感态度,必将促进学生语言思维训练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模式;生活与写作;真实情感;语言训练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语文教学环境,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实践中,我们都有“生活中谈写作”这一认识,根据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力图构建一种比较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下面我以习作课《早上七点钟》和《启事》为例,在生活中谈写作的一些感受。 一、小学生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文所指的小学生活作文指的是:小学生把家园、校园及村坊街市和社区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苦涩,向往和梦幻,用自己的语言,充满激情地真实自然地记录、倾吐和交际的过程。这样的生活作文应当是学生真实生命的组成部分。 细心呵护童心童言,培养表达和做人统一的人格。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打好发展的基础,而不是培养“未来作家”。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健康人格的形成,引导学生文如其人,倾吐真情实感。而不是舍本求末,只从习作的表达效果、技能技法训练的角度出发,为了追求典型形象、深刻立意、轰动效果,诱导学生在纪实习作中去虚构。小学生作文需要虚构和想像,但是纪实习作不应当虚构,就好像踢足球用脚,打篮球用手,“游戏”规则不应当错位。 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水平,形成观察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生活与作文是写自己的生活。“我要写”的情感态度,必将促进语言思维训练水平的提高。生活与作文既追求纪实习作中的真实;又承认儿童梦幻生活的权力和梦幻生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大胆新奇充满个性地想像;既关注学生平时生活中形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方法;又努力开发学生干预生活,习作应用的机会,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张扬个性,让儿童乐于表达,促进创新意识形成。 二、小学生习作教学,兴趣与自信始终是第一位的 习作教学,在低年级是写话,大纲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即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儿童说话的意识倾向必须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在生活中学写作”的教学、改革,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儿童的写作兴趣。这种对于写作的兴趣,首先是有“想说”的积极性和认为自己能够把想说的话说得明白自信。因此,在进行习作教学安排时,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做到这一点就是千方百计让学生“想说”。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从内容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坚信想说的话别人一定爱听。因此,设计写作内容,应该都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早上七点钟”的教学设计,首先考虑到这个时间段是每一位孩子都得经历的,无论任何一个人能出现空白,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没有有意去注意这个时间,没有有意地在这个时间段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因为每个人都不会出现内容上的空白,因此,孩子们有自己的观察对象,而且这些观察对象由于所处位置的差异极富个性,说出来就很有吸引力;有吸引力的话别人特别爱听,说话的人自然兴趣盎然。而“早上七点钟”这个时间段变为写作题目,只是把它作为让孩子们发现生活、热爱生活、叙述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事实证明,这一堂课,孩子们热情地投身到生活中去,反映出稳定的积极兴趣。所以,我认为,激趣不是单纯的“制造兴趣”,而是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憋不住、静不了。这就是最好的情累。 三、大语文教学观是课内外没有界限 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已经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语文教学改革就可能出现蓬勃生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孩子们在语言环境中去发现、去体会、去感受,从而形成一种情绪,一种心境;在大语文环境中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语文离不开生活,孩子们生活的环境,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学习语文的百科全书。什么是课内?什么是课外?除了特定的时间标志以外,已经没有任何界限。课内课外应该形成一个完全融合的整体。“早上七点钟”一课,我就特别注意这一点,课前应先布置“秘密观察任务”;让孩子们进行大量的课外、校外观察采访活动,大量的课外交流活动;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早上七点钟的人、事、景、物,既看又听、又问,又想,当然重要的是情绪体验。孩子们观察到了大量的生活内容,涉及面极宽,包括早上看到的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及场面,看到的发生在与动物之间的故事,听到的充满生机的“早晨”的声音,还从电视、广播的“七点钟”知道了当天的国内外大事。甚至人的孩子还“制造生活内”,让妈妈当自己的学生。在“早上七点钟”教妈妈背古诗等等,这样,形成一个“威力强大”的观察网、材料网。“乐于表达”的网,在有形的课堂与无形的课外学习之间穿插交织,学生的兴趣很高,观察思考有积极性很强,而且从不知不觉、无声无息、无痕无迹地得到很多东西。 四、小学写作课要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小学习作的要求,也十分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写作教学,应从内容发,即前边所述,以观察生活、积极情感为基础,在表达时就特别注意不拘形式、谈化文体。写作课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而开阔思路的做法很多,包括教科书的提示,教师的诱导性谈话,但尤为重要的是课内外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一个孩子说出什么,很可能触发另一个或几个孩子同类生活的外观,起到相互启发,开阔思路,调动生活积累的作用。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自由表达就有了很好的条件。因此,我在“早上七点钟”这个课上竭尽全力,让孩子们充分地说,给孩子们大量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个人之间交流,个人跟小组,跟全班交流。课堂上力图呈现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氛,这种生活气氛既给孩子们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同时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与发展的氛围。在这当中,还必须相当注意,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设置能让全体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融入写作之中。再次,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有说的机会,参与面也是百分之百的。同时在教学设计上我还安排了“辩论”环节,绝不只是去追求闹闹哄哄的场面。设计这个环节的最根本考虑是扩大参与面,提供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早上七点钟”最成功之处,我认为是孩子们百分之百的参与。无论在课前观察还是在课堂上的交流,无论是“识”,还是动手“写”无一个空白。孩子们更加热爱写作、热爱生活。 五、在指导小学生生活与写作结合教学时,应当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1、正确把握作文就是为了生活运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传统作文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是言语学习与实践应用相分离。黑板上写请假条,作文本上写家信,考试卷上发通知的现象比比皆是。交际工具异化为应试的手段,挫伤了学生写话和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影响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速度和牢度。我们应“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作文”,将极大地推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习作学习,增强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写话和习作的责任意识、实践应用意识,加快对语文工具的掌握速度。 2、有效创设课堂作文生活应用模拟情景。笔者在教《启事》时,第一板块是创设情景,导入课题。以“为老师寻找丢失的外衣”为引子,调动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主动学写《启事》。第二个板块是明确要求,尝试写作。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启事,讨论启事的格式要求,尝试写作。第三个板块是交流作业,讨论要点。选择“不符合——符合——优秀”的不同作业在投影仪上打出,讨论:谁的《寻物启事》写得好,好在哪里?根据我们的试写,要写好《寻物启事》还要抓住哪些要点?第四个板块是变换角度,练写“招领”启事。第五个板块是模拟应用,分层作业。作业完成后,进行认领失物的模拟演示。模拟交际的应用情景,不仅创设了书面和口语交际的双重训练,而且让学生学习文明的口语交际礼仪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启事的实用性。 3、全力开辟学生写话和习作交际应用舞台。生活中作文的交际应用舞台应当是多样的。首先应提倡自我和家庭。介绍制作的《不怕风吹的衣架》;编辑童年的相片集《成长的脚印》;抄写《小明星》报、编写《希望的花蕾》的“书”。为爷爷空中问症关节炎,替妈妈生日点歌做贺卡,过年为亲人写信发邮件。其次重视班级和学校应用。如发中队通知、写通讯、设计活动的主持人串词;向校长提运动场设备添置建议、为学校白天鹅艺术节设计节庆广告、海报;为中队委员会在家长会的汇报准备发言稿。另外,记实和想像作文也应该努力开掘交际应用的舞台。例如,可以将学生写的游览景点的习作在班级交流,将风景名胜游览的记实作文制成漂亮的景点介绍卡;把写得最优秀的童话、寓言到幼儿园和低年级班级去宣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再现生活,让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觉自愿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的再现笔端,让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表达。 参考文献: [1]花纯玲.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看法和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7). [2] 赵继英.怎样使学生愿意主动写作文[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3):168-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