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及策略.................... 高梅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及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李家镇小学  高梅  637000

【摘  要】:随着近年来有关学者和教育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逐步展现并引起关注,面对小学生数学教育存在的教育方式死板和教育太过于应试化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弊端;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有效提高;措施策略

小学生处在初级知识的学习阶段,早期知识系统的创建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状况,是学生能否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条件。而教育者作为知识的引领者,特别是在学生还没有构建好自身学习方法时,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由于教育资源、教育背景以及施教者本身等多方面缺陷,小学生数学教学在实施时经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教育任务时常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更加高效并且轻松地学习,有必要展开深刻地探讨,分析出问题的所在并且解决矛盾,提高教学质量。一、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现状

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功利化”已经充斥在老师和家长的心中,进而毒害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网上甚至有“趣味恶搞”图片,母亲在刚出生的婴儿身边立上高考倒计时的标牌,诸多网友转发图片,暗喻如今学生考试压力大,学习氛围过于紧张。作为以应试教育为特色的中国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学生,每天在老师、家长和学习成绩的重压下被迫学习,很多学生更多地已经把学习当作一种任务,一种理所应当就算是不情愿也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们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加之学校的小学教师多是听从学校安排的教育工作者,容易听从校领导的安排,而对于国家下达的各项教育命令,又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以及“作秀”的状态。教师缺乏创新教育的实战经验,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确切的方法,以及没有认识到现阶段教育的弊端,一味沿袭自己现如今已有的教学特点,不会在变化中变化,导致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而且“作秀”式的完成任务也经常会出现在教师的教育中,学校派去的旁听教师并没有真正地从根本上完成学校布置的找出教育弊端的任务,而停留在一味的“赞赏”阶段,只为了完成一张报告单。教师有时在校领导检查工作与私底下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而且部分领导进行教学工作督查只是走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督查以及领导的作用。这都是小学数学教育无法提高质量的原因。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前提,兴趣更是人一生的导师。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有一切的可能。知识改变命运,首先知识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而好的兴趣有助于好的习惯的形成。小学的教学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一个科目上,要融合其他知识,例如将生活实践融入数学课堂中。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境,加之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养成不仅在课堂上思考,更能在生活中思考数学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习惯。运用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数学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并积极的解决问题而不为此而苦恼,这也将为其它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小学生更热爱学习。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等能力。

数学分为几大类型,例如学习几何时,边,角的概念是通用的,要求老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习长度单位厘米,米等概念时,要求老师用生活实践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在学习加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减法,并讲解出来,然后在由老师针对性讲解,这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加强实践活动到教学中,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把图形模型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课堂必须重视的。小学生拥有的各种能力,将不仅对数学的学习理解有所帮助,更对今后其它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生活都有所帮助。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办法。

数学本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老师要多举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将其于数学教学所联系。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白,学习知识不止是课堂听讲,课后做题,更要把来自生活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必须的。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为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并产生明显成效。合理的运用多媒体,通过多样化的图片,小视频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能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生动具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重难点知识更加突出。老师要根据小学生课堂特点,设计形式多样,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增强学习环境氛围的一系列活动。例如小学生有好胜心,那么可以设计一些小比赛,并有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机械化的教学,灵活多变,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4、加强师生间交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要善于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学生在课堂上发声,知识碰撞才能产生火花,才能记忆深刻。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特别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及学习需求,并据此安排更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当代教育提倡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学习及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教学上了解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活上解决小学生对生活的困惑,以此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引导小学生用好奇心去探索数学的奥秘。让学生热爱生活的同时更热爱数学,并且有一颗从生活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心。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的并落实教学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是明确教学目的。教师要根据新课程要求,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规划和教学设计,对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明确了解和把握。教师既要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也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全面培养和开发,真正从根本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及学习兴趣,为小学数学教育开拓新平台。

2、通过注重生活化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兼备的课程,相对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既有助于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小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提高整体数学课堂质量。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观察,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结合课本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熟练掌握课本内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灵活应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更加形象化和具象化的习题和练习等。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立体性引导,不断培养其综合学习能力和问题学习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提高数学课堂吸引力。

4、关注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主要是对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目标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练习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其难度适中,能够真正对小学生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同时,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之后,教师要对练习成果进行检查,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提高数学课堂质量和效率。

5、对小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教师要结合课堂背景,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评价。对小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能够准确了解小学生的情况,并对学生和自身进行双向激励。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目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时刻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对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态度和情感进行了解,使其能够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并树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教育是一门艺术,其蕴含的知识和门道博大精深,特别是就小学生而言,逻辑性较强、准确性较高的数学更是他们的“心头大患”,他们活泼好动,想要在田野中奔跑、嬉戏,而不是在风扇声转得磨耳的教室里拼命地演算数学题目,背绕口至极、长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九九乘法表,他们要一遍遍地去熟记圆周率、加减乘除的规律等,学生不是算数机器,他们存在的意义不是奥赛的冠军和算数天才的荣誉,他们需要成绩,但不是只要成绩。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耐心、细心和坚持不懈,要记住,比起数学试卷上的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要学习的心。

参考文献

[1]林灵.福州市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研究[A].福建师范大学,2012.(1):23-36.

[2]韩中下.新课改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赣南师范学院,2012.(1):38-50.

3]黎春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7:149.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