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疆伊宁县莫洛托乎提于孜乡中心校 杨芸 835100 摘要: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掌握学情,把握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解读。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利用图形表现出来,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问题去解决。结合实物,拓展思维。利用实际物体通过课件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交流,拓广探索。建立互助小组,激发学生不断提高互助活动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时效性 数形结合 抽象 合作 交流 兴趣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我们每位教师非常困惑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教师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教和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二者关系必须协调统一。 一、 掌握学情 把握教材 比如说七年级从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成分为主的转折期,因此,教材内容的呈现必须注意 、形象性,同时还要有适当的抽象、概括要求,从而即适应这一时期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又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向高一阶段发展。 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知识储备,虽然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但对学生而言,负数与他们从具体的数量中得来的观念并没有共同点,“这是有具体数学向形式数学的第一次转折”,完全解决转折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高度的抽象能力。因此,形式对负数意义的理解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积累大量经验而逐步理解。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素养,对教材了如指掌并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剖析与解读。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再就是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在教授这门课前先对所教学生做一个摸底调查,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的人有几个,比较喜欢的有几个,兴趣一般的又有几个,不喜欢数学的有几个,然后查找原因给进行分类学习。 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首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利用图形表现出来。数学很多问题都很抽象,这些数学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好掌握,而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它的变化规律,用图形表现出来,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问题去解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尤其是初中学的函数知识、正负数、绝对值不等式等都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例如,直线y=0.2x这个函数。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把它的图像画出来,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这时k是大于0的数,从图像中不难看出,当x增大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减小时,y随x的减小而减小;它们是成正比的关系,这时学生就非常容易掌握了。如果学到不等式让求5x+3.8>0就更容易了,这时我们先画出函数y=5x+3.8的图像。与x轴相交的点的y值为0,x的上半部分的所有点的y值大于0,x的下半部分的所有点的y值小于0,一目了然非常清楚。我想这时学生学起数学来就不会觉得那么枯燥了吧,所以好的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专研教材,多想好放法,要用最简单的办法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三、结合实物 拓展思维 对于“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利用实际物体通过课件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比如说求圆锥的侧面积。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锥,然后沿着侧面把它剪开,学生就会发现剪开后的圆锥的侧面积实际上是一个扇形,而扇形在小学时同学们就会算它的面积,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把圆锥的侧面积求出来并掌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会很快就抽象出几何图形。这样做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找到学习乐趣并发现了自身的潜能,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合作交流 拓广探索 建立互助小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探究、发现、应用。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在书中找疑,然后互相质疑发现问题合作解疑。 我们采用先教后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在课堂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聚焦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在指导小组课堂互助作用的充分发挥时,还要注重小组活动的次序、参与度、汇报水平、合作时效性等,定期或不定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学习伙伴,以激发学生不断提高互助活动水平。让学生参与的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被动的学习变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会有效,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1】林群.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I】北京: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2012 出版日期: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