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雍景礼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初级中学  雍景礼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不断探索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策略性等,各种新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逐步在初中教育中被运用。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重点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哪几种类型,初中数学课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指导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学习;探究模式;以认为本;创新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和热点。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它具 有一定的价值和广泛意义。这一方法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也将越来越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它顽强的生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1、历代教育家揭示的教育原理,实质上就是“探究性”学习。

孔子对教学的主张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陶行知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 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叶圣陶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大宜致于导。导者,多主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蔡元培说:“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 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要使学生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以上哲人哲言揭示的是同一个教育学原则: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填鸭式”、“注入式”, 采取“启发式”、“导入式”,实际上就是应用“探究性”学习。

2、当代伟人指明了教育发展方向。

教师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毛泽东在谈及教学方法时举出十种教授法,列为第一条的是“启发性”,并用括号补充说明应废止“注入式”。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是时代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提出了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 历代伟人的论断不仅揭示了我们要废除旧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为当代教育目标指明了发展方向。数学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去进行科学探究,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大力开展探究性学习。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变革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新课程该追求什么样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呢?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课标》要求教师倡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在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大力开展探究学习,既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师值得探讨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二、初中数学探究模式的分类

1、基于演绎推理的探究模式。

演绎推理又称为论证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它是以某类事物的一般判断为前提做出这类事物的个别、特殊事物判断的推理方法,这样的研究方法在数学研究中是很常见的。初中数学教育中有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推理方式.其中演绎推理作为一种严格的数学推理过程,始终是中学数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推理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法则证明和计算,最终得到结论的探究模式就是基于演绎推理的探究模式.比如,勾股定理的应用——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旗杆顶端系有一条绳子,绳长大于旗杆的高度。同学只能站在地上进行测量(即不许爬上旗杆测量或解开绳子),应如何测得旗杆的高度?这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数学探究活动。题目的限定条件很少,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唯一。不过无论学生采用哪种方式,在这个活动的限定条件下都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2、基于数学实验的探究模式。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实际上数学教育界也有许多学者主张用归纳的方法和实验的手段来发展和研究数学。与演绎推理相对应,基于数学实验的探究过程建立在合情推理的基础之上。比如,怎样把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要做一条能够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直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画三角形的中线所在的直线,那么除了这三条直线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直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分呢?怎样画出这条直线?当学生拿到这样一个探究问题时,很难直接将问题与所学的某几个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进行探究时,学生都会先从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开始,然后再尝试作其他能平分三角形的直线,通过若干次的试验后去寻找这些直线之间存在的规律。

3、基于社会调查的探究模式。

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向社会某一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活动,直接接受社会各种信息(接触典型事例和人),从而受到生动活泼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社会调查也是近代应用数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现代数学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存在一类以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背景的主题。在这类主题的探究中,学生也需要对某种社会现象作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并且有时需要在调查中取得数据;最后再运用数学知识得到探究结论。比如,我校周边农村家庭人均碳排量的调查。学生以组为单位,去山区、楼区、平原的农村家庭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碳的排放量,并绘制成图表和统计图,并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初中数学课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指导

1、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评估者。因此,教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有创新意识,并且以此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数学教学中,应该要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教学不要采取注入性讲解,要让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而且可以让已经在学生脑中的那些数学知识和 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丰富和完善。其次,教师要树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造的可持续性教育观”,实现学以致用的转化,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实践的条件,在实践中学习、创新。

2、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生只有对学习目的及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自觉进行刻苦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锻 炼思维、开发智力有效手段,数学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数学在生活中与高科技发展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在祖国四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数学是社会对他们的客观要求,从而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个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人们总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学习十分枯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来学习的真正主人。

4、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探究方式教学要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学首先要具备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师生的交流活动应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究者”,教师要创造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主动的学习,才会诱发学生积极去探究新知识。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欲望,只有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才会产生探究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精心设计知识的主观过程,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认识水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能力,自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情感。再者,探究要有问题空间, 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要探究的,对于初中来说,1+1=2 这是无需探究,问题空间有多大, 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关键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

总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只有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探究,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张维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3]. 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