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实验小学 张瑞华 【摘 要】 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所以,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实现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场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下,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很多教师共同的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计划。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最突出的特点是教学的出发点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也就是从学情出发,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吃透教材,做到教学有法 在数学教学中,吃透教材非常重要。但许多教师认为只要看看教材,看看参考书,就算真正吃透教材了。其实并没有真正吃透教材,那么怎样做才算吃透教材呢?首先,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某一单元,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一直倡导"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名师常把复杂的内容教得很简单,平庸的教师却会把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二、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尤其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构成多元的开放情境。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特点,学生凭直观观察是完全可以看出来的,这也正是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特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猜想,通过量、比、折、剪等活动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对知识的理解深刻,充分感悟到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弗赖登塔尔说的这句话对于数学来讲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数学本身来讲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我们不可能一眼就可以看到它很深奥的东西,而要依靠我们在课下的时候去“悟”,悟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也就是数学中所提到的“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当这个过程真正的落实之后,那么小学数学学起来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因为这样就可以真正地理解了解题的原理,就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了。 比如,在教学《分一分》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们一些其他的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去折出更多的分数,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或者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节课的时候,不要只局限于让学生们明白现实生活中的方向,或者图上的方向,应该教会学生对这两种方向进行联想。既会看地图上的,也会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学生们应该学会自己去联想、去摸索,努力培养自己“再创造”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据调查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始终是在被动的学习,完全是被教师"领"着走,长久下去,学生就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结果导致课下教师不在时不知如何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下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与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师要发自内心地教,而学生要主动去学习。而我们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去主动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只有学生产生自己愿意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有所改变。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多种多样,因师而异,因学生而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始终以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为依据,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完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有效课堂,从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