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四川省南充市螺溪初级中学 刘震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重点势必落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在对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的同时,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就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学习的内容和提供充分的可研究材料提出了很好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策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种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问题的解决。伟大的数学家希伯特说:“只要一门科学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他就充满着生命力;而解决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终止。……数学研究也序言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式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小学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机要注意生活实际中西安市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问题。如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小学生学习后可能今后再也不可能碰到这样的问题,那么这类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呢?学习研究解决行程问题,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研究这类问题将会告诉我们:如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如何利用己有的条件探索条件之间复杂的隐含联系,从而创造出更新更直接的条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种问题解决策略正式通过对各种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才得以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构建解决问题和认知策略,这就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成形成型研究性学习,应用型研究性学习等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致也可以有这几种。 数学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与形成如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结构与具体经验很接近,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有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如果小数因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后计算得到的积和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研究。经过多题的比较研究,学生可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即可。教师继续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规律,找找原因,玉能得到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像这类举不胜举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形成性学习材料,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形成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数学习题解答的研究性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转化钥匙方法,从一种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坚持数学运算速度的要求,同时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运算技巧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分析数学习题条件的实质,以及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其中的隐含条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及时摒弃自己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解题中引导学生重视党规而又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如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知识后,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两个整数的积是144,差是10,这两个整数分别是几?这样可发现只有18与8是相差10,则18与8即本题的答案。如果进一步提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研究,可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两个整数的积相等,那么这两个整数所含有的质因数的各类与个数完全一样,知道两具整数的积,只要把积所含有的质因数进行重新搭配,就能找出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是整数,则这些乘法算式的个数是有限的,同学们还会根据这个结论去编出很多相关的应用题。 三、要提供充分的可研究材料,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 教师要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内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学生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研究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每一位学生收集见过的和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五角星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课初通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感知,让学生动手去折一折,使学生充分感知有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三条对称轴,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再通过学生和教师一起去感受和总结轴对称的特征,让学生动手剪、折、创作出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以对轴对称的特征更加巩固,并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丽。在充分的条件中学生多了研究的机会,多了思考的时间,多了活动的空间,多了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己的研究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天空。 四、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各组员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在课题实施之前,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数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本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我们实验教师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模式,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研究性学习,如何评价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方法、概念及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成效。以及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整合向课外延伸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2、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们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设计了活动记录表格、教师指导教案等。 3、认真组织教研活动。结合学校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同课异构”、“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以及“说课展示”等活动,课题组老师抓住每一个有利机会,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活动为契机,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及时进行反思撰写,以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引起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视,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重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并开展活动课、手工制作、手抄报、课件制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改变了枯燥、单调的知识性学习,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便于学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丰富的知识内涵和科学方法的真谛。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提炼要研究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教师提供研究材料应该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这是数学新课标的理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