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学 赵永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涵越发丰富,不再满足于对小学生的阅读解题技巧教学,而是侧重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与人文素质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加深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围绕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加深文章的理解,进而发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在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中,其教学理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而这些变化的具体因素就在于我国教学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具体到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群体开始逐渐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学习体验,这些变化都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变化与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内涵,并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双重提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开展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搞清楚概念,什么是“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一“核心素养”应当是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阅读教学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能与技巧,更是可以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与文章作者激发出情感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学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学,通过文章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再由此深入到“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例如:教师在《背影》(朱自清)这一课外延展教学时,不仅可以讲述这篇课文自身所具有的人文背景及其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人文内涵教育,培养学生人文观念,更可以结合当年或前一年全国道德模范中与学生可以产生共鸣的人选,来为学生仔细讲解人文关怀的含义,以提高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会增加学生对“人文内涵”这一概念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学习方式中施加影响,使学生在接触新的文本阅读时会首先考虑这一阅读材料的人文内涵,这种对人文内涵的重视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同时,人文内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侧面证明了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的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过日积月累培养出理解文章的语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直接写明,而要通过对于文章的理解来进行分析。学生一定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对于文字有所体会。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时,使得枯燥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学生可以从多方面感知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跃然纸上。尤其是在描写风景的抒情散文上,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将景色于自然表达出来。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对于文章内容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将文字变成语言,使得优美的景色从文章中走出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描写的景象。 现在,小学的阅读教学被人为的划分为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个方面,但显然这种划分是不合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想当然地倾向于对“课内阅读”的学习,但从实际概念上来看,“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是不分课内课外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明确阅读教学不分课内课外,要善于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正常的课程教学完成后可以深入地对相关阅读题材进行延展阅读。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笔者不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生活中的秋雨进行抒发思考,鼓励学生把生活感受与课文描写重合起来进行体验思考。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秋天之美,更可以感受语文课文的美好,基于这种体验自发的对课外文本进行探索阅读。 三、小学语文要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展开阅读教学 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首先是一种语言性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上许多讲解的内容里,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其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建构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语言学科的深度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咬文嚼字,感受词语的精妙。教师要在课堂上抓住每篇课文中的这些精彩语言,进行引领学生感悟,更多的是用到生活实际里,这就是“渗透”教育了。当学生熟练掌握了一定的语言建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以及辩论会等课外活动,来积极号召学生的参与和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对语言的喜爱之情。举办活动之前,向在准备阶段的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进行表演和演讲的时候,把教师规定的字词运用在其中,如此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教育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了,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在愉悦环境下学到语言方面的知识,还能锻炼他们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新课标》中教学目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汉语拼音、笔画和借助工具查阅字词为主的教学,这些属于语言的建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些知识的表层感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现若干个语文核心素养。像《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青年画画时有这么一段话: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我们可以关注语段结构来这样设问:这段话中间为什么用分号?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以分号为界,前部分着重写的是“工笔细描”,后部分着重写的是“挥笔速写”。两种笔法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细”字,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速”字。哪些词语体现了“细”和“速”?意在引导体会“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是从效果上看出了“速”。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一定要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体味语段结构中学习语言运用,这就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四、小学语文要围绕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阅读教学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景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且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的程序性知识。在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亦对“增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思考和探究。像中高年级的科学小品文的学习,作为一种比记叙文更难理解的题材,其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太阳》《新型玻璃》《鲸》《蝙蝠和雷达》等课文,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理解科学小品文独特的语言特色,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写小品文,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有古诗词、文言文,从中汲取积极的成分,取其精华,从而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五、小学语文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阅读教学 我们学习语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传承语言文化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到他们的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学会鉴赏语言文字的美,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创造美的语言。积极组织开展鉴赏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发现美的存在,从而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使学生们有了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核心素养,应当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不断反思、优化、创新,时时围绕这四项核心素养来改进教学,使得语文课堂上为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服务。语文的学习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把核心素养的教学任务落实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通过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慢慢培养渗透核心素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比如《搭石》一课文质兼美,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好课例,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讲述其所喜欢文章的哪几个部分?并讲述具体的理由,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安排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如此一来,可使所有的学生能够将自我情感较好地代入到教学情感当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必经之路,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创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阅读教学内容[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4):39-43. [2]小学生以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姜伟.考试周刊.201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