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那能乡中心学校 鲁忠光 663400 摘要:初中物理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涯中最初接触物理的阶段,学生们对初中物理的学习质量也会影响到他们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因此,初中教师尤其需要对学生们物理基础以及思维的养成。物理又是一门实践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参与物理实践,帮助提高学生物理兴趣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学生物理动手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物理教学;动手能力;意义;培养措施 物理在初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学习起来难度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懈怠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还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趣味化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从而推动初中物理的全面发展。 一、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会以学习成绩来要求学生。他们评判一个学生的优良都会利用分数这一指标,如果一个学生物理分数不佳,那么他会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骂,这种教学方式是错误的。在评价一个学生的优良应当结合他的综合表现来评定,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影响到其是否能考上理想的高中。然而,物理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就长远目标来看,教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实验教学情境,激起学生们动手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学科实践性较强,需要引入实验教学。实验本身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因此如果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通过一些平面画的书本或许是单纯通过言语性的描述,是很难为学生准确传递知识点概念,学生也难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之中,学生也会由于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失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构建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得学生在实验观察的过程中,了解物理发展规律及物理知识概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实验的教学情境,运用鼓面震动这一视频来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演示声音产生的整体过程,从而使得学生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及求知欲望,进一步刺激学生产生想要动手实验的心理[1]。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是依靠口头讲述的方式是很难获得学生认可的,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当中,能够以图片、声音等形式时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生动化形象化,进而让学生在参与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轻松地观察物理现象了解物理知识,进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整体效果[2]。例如教师在进行滑动变阻器这一课程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电流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对电脑进行想象,并且根据最终想象结果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模型。在此过程之中,由于学生受到想象力限制,因此学习该堂课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进而使得初中物理实验的整体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flash脚本中的影片以及函数应用于其中并且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动画模拟,模拟电流在流过电阻时变成红色[3]。在此过程之中,学生就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电流,最终更好地了解演示实验的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 (三)开展课外物理实验,丰富动手内容 教师要想更为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丰富学生的动手内容,通过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活动来补充课内教学内容,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让物理真正的与生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后实验过程中。在课后实验的设计中需要确保操作容易、器材简单。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认真对待,进一步引导学生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制作小发明,以课堂学习的知识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力。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平面镜和纸壳来制作望远镜、潜望镜等;利用注射器来制作抽水机[4]。这样一来,学生在实际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 在实际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安全,保护仪器,规避风险,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培养动手能力的效率。对此,教师在与学生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们怎样处理实验仪器,以及整理、爱护、清洁实验仪器,能够了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要求并自觉遵守。在使用科实验仪器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物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们实践性要求较高。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教师是可以通过创建实验教学情境、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进行教学、开展课外物理实验、培养良好实验习惯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高,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不断促进学生们动手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俊.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3,(4):284. [2]倪杨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研究[J].科学咨询,2020,(23):238. [3]严增光.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9):163. [4]李晓芸.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5):152,154.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