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的高效性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杜国清 【摘 要】: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好的提问设计能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和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学会自学的角度论述如何如何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质疑;开放课堂;语文素质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责任及任务。这并非时髦,而是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当前关于此话题的诸多论述,没有提升到追寻有效性的高度,因而本文提出论断:克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的弊端,提升其有效性,正确途径应是尊重课堂是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一、展现开放的姿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的最佳环境 如果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潜能。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特见解,有利于 学生大胆质疑的创新行为。因此,课堂要展现开放的姿态,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意味着我们教学观念的更新,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真正宽松自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天地。如教学《燕子》时,有学生认为电线较细离地面又较高,加上有阳光照射,蓝天的映衬, 在我们的视线中应该是淡淡的印痕,作者说“几痕细线”非常准确,但是插图中的四根电线却画得很清楚,不妥。言罢老师带头鼓掌,随即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老师盛赞学生敢于对课本中的插图发表自己独特的 看法,说这样理解文章就能透彻,有所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比中学生和大学生, 教师要尽量表扬和肯定,对每一个学生寄以厚望,多角度地接纳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质疑求异创新的思维。 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 使整堂课充满着活力。 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内心深处对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宽容地对待那些质疑能力差的学 生,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让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了。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每一 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教《九色鹿》 一课时,有个学生问:“国王是坏人,老师,您为什么还要夸他呢?”教师虽当时甚感意外,且有许多学生 不屑一顾甚至嘲笑他,可立即表扬了那位学生。以此为契机,要求全班学生以他为榜样,大胆质疑,和学 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学习中总觉没有问题的学生有了问题了,不敢提问题的学生也都主动 地提问了,学生质疑求异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不流于形式。如果为了 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也让学生质疑,但又为了不托堂,只留给一点时间思考,这实际上就 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做得不好, 而是没有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如果主观臆断学生不行,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把课 堂还给学生,学习无拘无束,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才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由此萌发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荡生命飞扬的活力,触摸到质疑有效性的高度。 二、呈现动态的结构,让小学语文课堂的质疑具有价值 不同读者(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解读是多元化的,但是教师的先知和厚积的生活经验很容易 在质疑对话左右学生的思维,形成假性的课堂质疑,就是局限于依赖教师的思维。“学生只有在他人的行动 迎合这人行动以及他人的不断插话这人的异议时,这种思维才具有创造性”。所以课堂必然要“呈现动态 的结构”,教师重在引导、点拨,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亲历实践的过程。有位老师 执教《蜜蜂》课近尾声时,学生问:带出去的蜜蜂有二十只,可只飞回来十七只,那还有三只去了哪儿, 法布尔太粗心了,竟然没有提到。我想它们是迷路了,我认为法布尔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正确。问题来得很 突然,老师一时有些茫然,怎么引导呢?一是直接引导,节约时间;二是让学生讨论,在辩论中探究。沉思片刻,他决定采用后者。事实证明学生是充满活力的,当把问题抛给学生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智慧的火 花便点燃了,语文课堂的动态美便产生了。如果草草包办了孩子尖锐的问题,那么精彩将失之交臂,质疑 的价值无从体现。关注灵动的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这让我 们领略了学生的潜质,真正看到了学生绽开的童心,把我们的思维引向广处、深处。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 程中自行发现,自主质疑,自行建构了文本的意义,这就是课堂教学不断演进的动态课程资源,我们老师 就应该用心引导。 单纯让学生尊重自己思路的选择和强制性改变学生的想法都不可行,我们要在既尊重教材,又不破坏 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使质疑既做到立足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且适度超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位置。 ③所以,教师的引导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应该深入进去,挖掘文本本质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也 可师生共同讨论质疑,以便让学生能够达到与作者的对话。一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第三节时,一学 生问:鸟儿都是晨出暮归,作者第二次经过时是在早晨,怎么会众鸟纷飞的情景呢?语落,教室里顿时沸 腾起来了,学生们议论纷纷……面对此,教师淡化预设,及时抓住并有效利用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充分 的时间,鼓励引导深入读书、思考、议论,使学生感悟到和谐的自然之美。④动态的课堂成为师生彼此情 感交融、智慧碰撞的过程,学生实现了对单一视角的超越,对自我的提升。由此,静态的文本在质疑中创 造性地变得有效,得以延伸拓展,呈现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三、运用生成的策略,推进学生深度探究问题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况。课堂质疑中,现时生成的超 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学生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有效地应对。当学生发表精彩质疑时,教师要高屋建瓴 地作精彩的评述,使其得到升华,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如教《普罗米修斯盗火》,有学生提出:一味地把宙斯说成残暴的是不对的,他也是为了管理好天神,而普罗米修斯毕竟是犯了天规的。老师首先表扬这位 同学的勇敢质疑,接着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体悟到普罗米修斯盗火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人类,就不应该去惩罚等自己的见解,从而促成了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育人目的。 学生拥有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质疑时思想才不会凝固,学习才富有个性,融合生成,学生语文 技能和美好人格才得以提升。如教《天鹅的故事》,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质疑:主人公到底是谁?在学生出 现了天鹅、老人、猎枪、寒风和北潮、故事中的我等不同看法后,教者并没有越俎代庖直截了当地给学生 一一评判,而是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理由,呈现出潜藏在各种答案背后的思想认识。儿童的心是柔软的,当其内心被触动时,自然有感而发。教者对文本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发挥其有效的引导作用了。师生对文本的质疑和理解差异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精彩。 四、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寻疑有方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 三点进行三个层次质疑。这“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 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这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 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 质疑。 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 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 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 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此时学生往往会在所读文章中做出记号,并试 图解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一部分疑问将会因自己无法解答而成为疑难性质疑。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 设疑、存疑,学习在似乎无疑之处产生疑问。经过这一番寻疑之后提出的疑,大多是有价值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找到了这些解不开的疑,心理上就产生了适度的焦虑,上课时就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寻疑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学生自能读书的实践活动,寻疑有方,无疑是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标志。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质疑,让学生精彩,让课堂精彩,演绎着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智慧。愿我们在追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有效性的道路上,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最终才能实现这个飞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知识来源于问号,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只要我们教师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让学生悟出自己提问的方法,成为一个善问的人,从而达到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何亚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年05期 [2]高小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J].当代教育家,2015(1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