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探讨 广西百色靖西市渠洋镇岜蒙中心小学 许丽湘 533800 摘要:在课程改革这一背景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实际反思情况和反思能力的了解,以及反思能力对小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意义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提高小学生反思能力与水平的方法: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可行性教学方案;以生活为参照物,带动学生参与反思的过程,让反思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讲授多角度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寻找方法学习新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引导 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离不开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进行反思。目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下面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反思对小学生长远发展的实际意义 反思是回顾与思考的一个系统性过程,即人们多角度、深层次地对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与整理。而反思能力是学生高效率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性技能。通过反思,学生对问题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面对问题时也会拥有一定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长远来看,反思能力是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先导。 二、小学生实际反思情况与反思能力的要求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生实际反思情况并不乐观,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学生不了解从哪个角度进行反思是对提高学习能力最行之有效的;二是学生们对自身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准确,无法确定与自身学习情况相契合的学习方法;三是课业量大且针对性低,这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以至于没有时间进行思考;四是老师仍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传统教学的灌输式理念已让存在。 三、引起反思的起疑情境通常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场景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多媒体、编制故事等手段来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亲临问题的焦点,面对思维的挑战,寻求解决的方法。 2、矛盾揭示法。利用学生已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设计起疑情景,甚至可以通过有益出错与设置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正误冲突,从而引发解决问题的内心意向,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 3、出其不意法。创设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新问题或讲学生原有认知运用与陌生情境中,使学生在惊异之中进入思维状态,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期待和渴求。 4、似是而非法。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四、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1、对解题的结果进行反思。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其方法往往有其规律性。解决完一个问题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此问题、此结论、此方法是否可做一般性的推广和引申。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问题,而是一类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辛苦一些倒也没什么。只是这样一来,滋长了一些学生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2、在作业完成时――反思自查。现在的学生作业做完了就往组长那儿一扔,便去做自己的事情。把作业交给老师去评,错了,返回订正,再送老师批改……有的学生甚至要在这样的循环中来回数次。 这种重复,不仅不能使学生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反而产生一种厌烦情绪。学生在这样的往复中,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另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自己麻烦的同时,也给老师增加了负担。老师辛苦一些倒也没什么。只是这样一来,滋长了一些学生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3在自主探究中反思解题过程中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于某个数学问题,或者某一类的数学问题,学生做了多次之后,依然出错。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做题,仅限于完成作业任务,并不会反思解题过程。这样一来,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建议老师督促学生建立反思本。当学生出错时,将题目、出错的原因、相关题型、自己的反思过程记录在反思本上。老师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纠错课。课上不再讲授新知识,而是对旧时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重组翻新,让学生自己来纠错,加深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克服浮躁应付的毛病。比起题海战术,应该更有效。 4、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数学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上的同化、顺应,从而达到另一个平衡的过程。在具体的数学学习中大多是要涉及一些已经获得的具体的数学知识的,那么要反思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是否达到了所要求的程度,这包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属性的把握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的相关方面建立联系的程度,对知识表达形式的掌握程度;通过亲历这一数学活动过程,自己所对涉及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补救必须及时进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加强小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初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研究与探讨的方向。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带动学生学会反思,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与水平。这对于加强学生们对数学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要不断积累经验,准确分析和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