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青澈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  青澈

【摘  要】:国家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新纲要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描绘了一片宏伟的蓝图;新时代呼唤极富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而目前的现状是,与之相配套的试验教材缺乏,编制成书的试验教材中有些章节内容与学校的教学实际脱节,在我区中小学,由于师资力量欠缺,很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均是由其它科目的教师代兼。当务之急,急需结合所选用的试验教材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教育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就是所指的选修课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大陆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以来,其课程开发手段在不断更新,开发理念在逐步提升,开设的学校也在逐年增加,在教育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方向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讲授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备受学生的喜爱。研究与关注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开发,探究出如何规范地管理与开设该类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校本课程的含金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就其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略作探讨。

一、为什么要开设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从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概念来看:它是为了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从学校自身条件出发,开设学校本位的课程,由教师自己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的一种课程开设方式,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结合形成三级课程体系。曾经对开课教师做过这样一个访问,你为什么开设你的课程?答案多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有这方面的特长、中高考中的难题常涉及这类知识、学校要求开设这个课等等,基于这样的原因开设的校本课程只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课程”。甚至有的学校是全校所有学生学习同一门校本课程,完全抹煞了学生的兴趣差异,这就变成“校长本位课程”了。

那么为什么开设小学信息校本课程呢?它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求知需求、兴趣爱好,这是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因此,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建设首先必须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为此,我曾设计了6套问卷,采用其中的2套进行分析。学生最关注的领域是:创新能力,63.1%;特长爱好,59.5%;学会交往,59.0%;生活技能,57.3%;耐挫心理素质,40.2%;团队领导,37.9%。我们开设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必须与之相适应,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我们可以开设《动画大学堂》来满足有动画制作特长爱好的学生、开设《广告设计》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这样的调查作为基础,就可以清晰明了地判断,我需要开设什么样课程,设定怎样的课程目标、设置哪些教学环节。

二、 怎么开设一门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怎么开设一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听起来像是常识的普及,有人不禁要问在课程开发深入人心的今天还有这个常识普及的必要吗?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开发的课程是开一年丢一年,不断变更课程的名称;有的教师在没有编写课程纲要的情况下匆忙上阵;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也可以上校本课程,内容随心所欲。上述现状的原因首先和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日新月异有一定得关系,其次也和我们对课程开发的流程认识不够深刻有关。

从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特点上看,它是学校本位开发的课程,是依据本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资源、在了解了本校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要后开发出的课程。因此,开发流程的规范与否是事关校本课程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关键。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一个体统的工程,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范式,实践中,被广泛认可的开发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步:需求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等。漠视学生需求,拍拍脑袋定课程,开发出的只能是“校长本位课程”而不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教师个体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做简单的课程需求分析调查,帮助开课教师定位学生需求。

第二步: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对校本课程做出的价值定位。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方向一般要把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和信息素养提升目标都作详细说明。

第三步:组织与实施。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撰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手段等。这是开发的重中之重,只有先建立完善的文档资料,然后才可以有效地,科学地实施课程。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很多课程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资源库,学生作品库,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撑,我们才能说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程,如果再经过两三年的积累和不断改进,我们才可能开发出精品化的校本课程。

三、开设什么样的小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当我们通过调查学生,采用规范的开发流程成功开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后,下一步考虑的应该是从学科的角度出发更好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信息技术作为备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为了服务学生不应该是仅仅开设几门课程而已,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来分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的课程菜单,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课程菜单分为两类。一类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分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五个模块。一类是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层次,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以计算机的熟练使用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衍生部分;信息素养层次,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交流和发布为思维主线的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信息与社会层次,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当我们的课程体系能够覆盖不同学科门类,又能够兼顾到不用应用层次,我们就实现了从学科的高度来开设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服务。

例如某校就为学生提供了如下的信息学科课程菜单,技术应用类:《flash大学堂》、《电脑硬件维修与组装》、《程序设计一二三》;信息素养类:《创意无限之广告设计》、《机器人总动员》、《校园情景剧编导》;信息与社会层次类:《网络文化》、《众口说文化》。

四、如何逐步形成健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体系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和知识点的编排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践操作练习的设计还是以理论知识的巩固为目的,教、学、练三者脱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小学生也应当纳入其中,成为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等的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互动,建立起一个开放的健全的教材建设体系。

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体验意义。其次,打破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自由探究创造空间。教科书应倡导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要提供答案,那也只能是一种参考。最后,教科书要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知、情、意、行整体性推进的,那么教科书也要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融合在一起,不能流于单纯的知识灌输。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迟早是会纳入中考和高考,因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方向性,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灵活化、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应打破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封闭体系,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建构新的教材体系。

五、如何监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校本课程从课程规划到课程纲要、教材、教案、考查均由教师自己独立完成。怎么样才能有效地监控课堂的教学质量,了解学生从课程中是否得到了提升?这是很多课程管理者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在该问题解决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来管理。

首先我们信息技术类课程主要使用电子作品制作作为学期结束考核手段,所以可以建立校本课程作品平台,要求各个课程将学生作品上传统一到平台,利用该平台审核作品,给出相应等第。课程管理者包括各个开课教师都可以查看所有课程的学生作品及所获得等第,以公开的评价环境评分,然后公示评价结果,达到监控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我们为了更好的促进课程开发一般都在学期的最后一次课上对学生进行课程电子问卷调查,包括有:课堂满意度、课程收获、有哪些开设建议、是否会再次选修等等内容。利用ASP技术制作成统一调查网站,从学科组、甚至是学校的角度获取学生所填写信息,从学生视角对课程质量进行监控。有了以上两种技术的利器结合传统的查看课程纲要、教案等文档的手段,我们就可以实现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把握,从而促进校本课程高效健康的发展。

前不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逝世前发出了“钱学森之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我们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受到中考、高考的束缚,很难放开手脚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校本课程在这方面就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小学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在解决了上述几个常见问题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参与体验,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民选.开发校本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5.

[2] 高树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