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由初中数学的折叠问题引发的思考.........................................富晓红

由初中数学的折叠问题引发的思考

新疆伊宁市第六中学    富晓红

摘要: 近几年折叠问题成为初中数学重点考察的题型,是教学难点,也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数形结合、全等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动手和逻辑推理能力。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对初中数学折叠问题的解读,并对这类问题的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究,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折叠;教学方法;思考

折叠问题包含了平面图形和空间图形,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图形分析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在考试中折叠问题的得分普遍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学生尚未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形成数学思维习惯,导致面对复杂的图形,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培养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折叠问题提出自己的教学思考。

一、初中数学折叠问题的解读

图形折叠问题是几何变换的一种,是动态的变换形式,本质上是轴对称问题。它主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成为热门的中考题型。想要学好几何图形中的折叠问题,学生需要牢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理清图形变换过程中所发生的位置变化,明白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有图形位置有所改变,抓住折叠问题的关键点,掌握“变”与“不变”的性质,便可以突破折叠问题[1]

折叠问题中包含了重要的数学思维、丰富的知识点、灵活的解题技巧,如勾股定理、面积解析、数形结合、全等思想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折叠问题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对初中数学折叠问题的教学思考

(一)寻找变换特征,形成思维习惯

数学图形千变万化为数学学习增添了许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数学魅力,体验征服数学难题后的快感,增加学习信心。图形在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需要我们去摸索挖掘,体验数学的无穷吸引力。在解决折叠问题时,需要学生在折叠变换中寻找特征,因此可以要求学生亲自画出折叠图形,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化有利于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正方形纸片ABCD边长为9,折叠后的B点落在CD边上,折痕为MN。如果BC=3,求BN和AM的长度。当学生画出准确的折叠后图形后,可以发现是一次轴对称变换,符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轴对称上的点到对一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垂直平分折叠前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2]。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特征后,便为解题提供了许多的条件,使得解题思维更加灵动。BN=BN,在RtΔB'CN中得出BN,BM = B'MAM在RtΔABM 与 RtΔB'DM中通过两次勾股定理得出。

(二)图形组合搭配,扩展思维角度





在平面几何中,图形折叠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与其他几何内容联系也十分紧密。因此,在解决折叠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图形组合搭配,活跃数学思维,利用其他图形的性质,多角度解决折叠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直觉[3]。对于一些基本图形而言,特征比较清晰明了,方法简单,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直觉,会反射性的利用已有条件,拓展思维角度。例如,在图2-1中,∠EBD = 90°,EA和DC都垂直于AC,可得出ΔABE ∽ ΔCDB。在图2-2中,∠EBD = 90°,EA和DC都垂直于AC,且BE与BD相等,可得出ΔABE ≌ΔCDB。当基本图形放入图2-3中时,便快速得出ΔABN ≌ΔBCB'。


(三)挖掘隐含条件,探究思维方法

对于折叠问题,几何推理证明不是难点,如何教会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掌握数量关系并进行量化计算才是重中之重。通常折叠问题是由多种基本图形相互融合的载体,包含着不同的组合搭配、隐含的等量关系、不变特征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点,锻炼灵活思维,整体感知图形,根据数学直觉导向细化思维角度,逐步形成解题的思维方法[4]。例如,在图3中,可以从整体感知中发现该图形是由点B沿着FG折叠后落在AD线上的点E,各个点相互连线得出的图3.那么可得出图中包含了很多的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如ΔBEF与ΔBEG是等腰三角形,ΔAEF、ΔBCG、ΔEOG、ΔAEF等是直角三角形,相互之间有可能存在着相似或全等的关系。这些隐含条件都需要学生挖掘得出在应用中逐渐探究出思维方法。

(四)创设折纸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在课堂上创设折纸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为抽象数学增添活力。同时,在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嵌入实例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图形变换,接着猜测折叠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并亲自验证。最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思考得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坐标纸作为折纸材料,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表示折叠前后的区域。通过多次练习习题,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鼓舞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探究中,从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形式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数学折叠问题,要抓住折叠问题的本质——轴对称图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寻找变换特征,形成思维习惯,图形相互组合搭配,扩展思维角度,挖掘隐含条件,探究思维方法,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折纸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进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钱旭东.动手折出精彩 思考凸显价值——“折纸与证明”课堂实录与反思[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16-18.

[2] 韩清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关折叠问题的解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5):114-119.

[3] 金洁霞.异曲同工,万变归宗——基于初中数学折叠问题的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2019(06):51-52.

[4] 李晓琴.注重课堂实践,提升学科素养——由课堂裁剪与折纸经营几何学习[J].中学数学,2020(02):3-4.

[5] 汪晶晶.生长型数学专题复习课教学探索——以“矩形折叠问题”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18):38-40.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