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奉  海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共兴镇小学        637000

【摘  要】: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进步和成熟,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也逐步获得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其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注意。本文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希望这些真挚的建议可以作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网络环境  师生互动 问题探讨  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网络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它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也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是我们在看到网络技术所带来的诸多益处的同时也应该全面研究网络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弊端,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尽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应用的效率。下面就从三个具体的方面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师生非语言交流应该更加的频繁

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单纯幼稚的小孩子,那么教师就要在考虑到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其设计适宜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以此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其中非语言交流便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所谓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了眼神、声调、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等,很多从学生非语言形态中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往往暗示了学生的某些心理活动,一旦教师很好的掌握了学生的这些心理活动,那么教师便可以做到对学生的了解游刃有余。特别是在网络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选择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上,而忽略了与学生非语言互动的频率,由此使得语文课堂成了网络技术“当道”的时代。

例如在学习《泉城》这一课时,我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设计了一场生动的语文课,同时我会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背诵任务,并在下一节课的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抽查活动。一次在上课前我告诉学生:“同学们,上一节课我给你们布置的背诵任务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呢?”在一些学生意识到检查背诵的任务时,我发现在座学生的表情开始有了不同的变化,为此我并没有对学生的这些表情装作视而不见,也并没有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多媒体上,而是通过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表情来猜测他们此时的心理活动。如对于那些面带自信微笑的学生,我会回以大大的赞赏眼神,并适时地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对于那些面露紧张情绪的学生,我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眼神,让他们大胆的在班级里表现自己。对于那些眼神闪烁的学生,我会用眼神来示意他们今后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二、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语言交流应该更加的密切

师生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进行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对学生的检验都是通过语言形式进行的,但是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我发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一节课下来,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已经少的非常的可怜了。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教师过于重视网络教学,从而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网络教学辅助设备上,导致教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同时由于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发展了一个较为前端的时代,学生何时何地都可以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即使是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也颇为熟练,于是学生在遇到了问题之后会想到“找百度”,可以说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网络上所提供的答案仅仅只是一个答案而已,我们的学生并没有学会从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师要重视起师生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看轻问题的答案,学会从过程中去感受语文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雾凇》这一课时,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选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雾凇的奇观,同时加以教材的讲解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如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来丰富教学的过程。如课文的第二段主要讲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事实上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完全可以将这篇课文当做导游文章来看待,让学生不仅能够读出文章的美,更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再次展现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在学生为导游,教师为旅游者的氛围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更加的深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才更加的透彻。

三、网络环境下师生教学互动可以加强对互动时机的把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把握好互动的时机,教师一定要结合课堂的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在心里做好全面的演练以及动态分析,最后再规划好开展课堂互动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的教学进度来引入互动,确保互动时机的准确性。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讲解到草原的一望无际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互动活动:教师可以背诵一首比较常见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就是描写的草原上小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草原或者描写小草的诗句呢?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发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在互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四、网络环境下师生教学互动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互动方法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互动方法会直接影响到课堂互动的效果,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互动方法。在实际互动的过程中是以教材内容展开互动还是以与教材相关的話题展开互动,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去灵活地选择。例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选择以古诗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以草原相关的话题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同学们,草原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那么大家知道,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吗?大家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你们知道这些少数民族的特征是什么吗?通过草原延展开一堂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网络环境下师生教学互动要加强对互动过程的有力掌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引导,虽然说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但是考虑到师生互动过程的活跃度较高,如果没有教师从中主导,会导致师生互动失去控制,偏离教学互动的目的。在实际的师生互动中,教师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的,加强对互动过程的掌控,确保整个课堂互动过程都在教师的掌控下。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文中,可以请一些同学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朗读扮演角色的台词,而教师自己则扮演比较重要的廉颇,通过自己的语气、神态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在互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在朗读时过于活跃,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临时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战国时期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为学生讲解廉颇的功绩,进一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中,然后继续开展互动活动,进而有效地掌控师生互动的过程,确保师生互动的实际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把握好互动的时机,掌握互动的技巧,控制好互动的过程,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起各种网络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增进师生之间的各种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进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也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语文,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岚.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类型[J].海峡科学,200805.

[2]王红芬.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6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