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罗晓刚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小学  罗晓刚   637000

【摘  要】:情景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升思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我们要联系生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针对重点创设情景,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注重思考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迁移;选取趣味性素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创设;发现问题;对策研究;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由此可见,创设好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往往是形式化的、偏离教学的、无思维深度的、甚至无趣的。本文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分析、思考及提出的对策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的情景。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当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投身于情景创设大流,在他们看来,不管教学是否有效,只要戴上了情景创设的帽子,就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于是开始不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就随意的创设情景,或是把“现成的”情景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这样的情景所展开的,试问这种“现成的”情景怎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种没有目标的情景,是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是流于形式化的。

2.偏离重点的情景。创设教学情景应该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土壤,不能偏离教学的重点。为教学内容提供服务,是进行情景创设的核心与前提。而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景却是在兜圈子、猜谜语、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虽然看上去课堂学习氛围“浓烈”,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所以,没有真正服务于教学的、没有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创设的教学情景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3.无思维深度的情景。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景,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而教师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中,常常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而提出一些无思维深度,甚至假问题的情景。如:在教五年级上学期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探究一开始,教师就问:能不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呢?然后直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 角形来拼,然后极其顺利的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整个探究过程显得非常“成功”,但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被老师提问中的 “完全相同”给固定了。为什么要用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来拼?学生不知。这也就在他们的认知上形成了空白,探究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虽然是问题,但却没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教学情景的有效对策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在学生 鲜活的日常生活环景中发现、挖掘情景学习资源,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自身的学习需要,并积极主动的 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如在教“凑整”这一内容时,我创设美国小朋友到中国购物的情景,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这个”商店不收美元怎么办?(2)请你仔细想一想1 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多少钱?并出示出示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8.0806 。此时,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在小组内讨论,学生甲说:“我觉的一美元可以兑换8.081 元”,学生乙:“她说的不对,我认为 应该是 8.08 元,因为人民币的最小面值是分”,学生丙:“我跟他的想法不一样,我觉得应该兑换8.1 元,因为根据我的生活经验,分这个面值在生活中已经不流通了,所以就是8 „„这样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针对重点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教学情景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教学情景既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探究内容最贴切的情景,让学生及时发现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并很快投入到探究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引导到建立数学模型上来。在教“可能性”这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有同样大小的球,分别标有入盒子里,使以下条件成立::(1)摸出一个球,一定是双数; (2)摸出一个球,可能是双数 ;(3)摸出一个球,不可能是双数。 学生通过在此情景中的学习,不仅知道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还掌握了通过改变条件可以使确定和不确定的事件相互转换。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成功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注重思考性创设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核心是要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必须具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 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如: 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进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我共提出三个问题:(1)如何才能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换化成长方形的面积?(2)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开?(3)转化完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长方形的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不仅掌握了如何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来解决,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要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开,最后也就顺其自然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种有思考性问题情景的创设,也真正的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 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景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情景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景、活动情景、故事情景、竞争情景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三、解决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措施

1.使教师树立情境教学的全局观。一般来说,在进行情节教学构建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该构建情境的合理性,与课堂结合度等等。要树立教学全局观,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习惯、课堂习惯、学生认知能力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板块。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最后,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自身工作理性,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模式。

2.消除教师对情境教学内涵的认知误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探索情境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不仅如此,教师应该了解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参与有关情境教学的讲座、论坛等等。深刻了解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通过与专业的专家学者的探讨,学习为自己答疑解惑。不断完善自身,从而更好地在后续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

3.落实教师关于情境教学的实践。只依赖于理论研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观、具体地观察到情境教学模式的适宜度。若是不结合实际的教学所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就会缺少实践的情境教学模式探索。所以,学校管理团队也要多为教师提供外校优质课堂教学观摩。在不同的教学团队、教学模式的融会贯通下吸取其教学经验。当面临着新事物的选择判断时,任课教师可提前对其研究形成初步的认知,然后结合自身任课特点、学科特点对情境教学模式构成关联性教学。此外,也可观察、借鉴其余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在不断的学习与完善自身的过程中真正掌握适于自身的情境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广阔的的数学探 索空间。但创造有效的教学情景绝非是把“现成的”情景照搬过来。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景的重点放在 “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 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景,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龙,邓芙蓉. 论小学数学情境及有效创设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

[2]吴黎贞. 浅议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误区与策略.《福建论坛》(社 科教育版) 2010.1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