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吴光勇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考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校   吴光勇  637000

【摘  要】:生命虽然更迭不止,但其所存在的刹那光辉是永恒的,初中生物教学通过学习生命所产生的光和热来探索生物的广度和长度。现在所处的信息时代似乎越来越忽略生命之美,人性的脆弱同样一碰就碎,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学成为研究生命的重要学科,带着对生命的拷问进入初中生物意义、内容、方法的探讨,从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意义分析;方法探讨;策略思考

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初中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而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地球生物的阐述,初中生物课本中出现了很多的复杂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学生耐心讲解,然而,当谈及生命这一课题的时候,初中学生就显得更加难以理解,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教学实践来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最早见于日本学者谷口雅春的著作,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生命教育事业是从20世纪末开始引入中国的,至2010年已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1],可见,生命教育的研究已占据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课题之一。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以哲学为出发点,生命教育指的是培育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模式,从自身延伸到其他的个体,所涵盖的就是哲学以及人生的关系。以实际角度为出发点,生命教育的意义就清晰易懂了,指的是人生理念的教育,教授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他人的品质。

由于初中学生正直青春叛逆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强化学生生命教育这一专栏,让学生认真的看待生命,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对于学生是非常具备意义的,正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知地”的展现就是生命的问题[2]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所包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讲述的重要内容。新生命的孕育、发展到诞生的过程也是重要内容。此外,初中的生物教材中还有一个人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人体遗传和变异,对人的整体性也有一定的涉及。同时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还有一些常见遗传病和常见的传染病的介绍。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学习可以懂得健康的概念,从而形成健康的饮食作息规律。同时也能懂得一些遗传病的特征,懂得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对一些常用药也会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学习可以认识生命的基本状况。

2.让学生对于生与死有自己的思考。世间有生命的万物都有生死,生老病死是世间永恒的规律。通过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正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会死去,生命才显得更加珍贵、更有价值。如何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更有尊严,是生命价值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对生与死有更好的思考,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也是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的生命应该是每一个学生的追求。

3.启发学生思考平等对待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生命生而平等,没有优劣尊卑之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能更好地认清人类生活的家园。要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园,应该尽自己的力量来保护每一个生命。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三、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1.体验式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最佳方法。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众多,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的莫过于角色扮演。贫乏枯燥的教学内容,利用角色扮演,体验生命的奥妙,最能感受生命的长度和广度。比如《血型和输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若以传统的讲授法来“灌输”知识,学生很快便能了解ABO血型和输血原则。但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了解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形成关爱生命的情感”却很难达成。如何让学生关爱生命,我认为角色扮演是最好的方法。把课堂转变成一个拟真场景:在繁忙的十字路口,有人因车祸失血过多,路上行人实施急救,并呼叫120,不巧的是医院血库告急,向社会呼吁爱心人士前来献血……在这个场景里,有学生扮演伤员,也有学生扮演实施急救的路人,有“医生”,有“护士”,还有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交通事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关系到学生往返学校和家庭途中的安全问题,学会科学的急救措施对于保护自身生命安全显得尤为必要;同时,角色扮演中学生更容易投入感情,关注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能为他人和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样的一堂课下来,不仅告别枯燥乏味,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能更好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融入场景,体验情感,切身感受生命的脆弱和重要性,从而发自内心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3]。此外,学生还可以从本堂课中学到很多简单的急救措施,学会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20等等,避免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2.实验教学法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事实证明,纯语言和文字的教育是一种苍白无力的教育,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便会事半功倍。而生物教材中大量的实验正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的对象不管是鼠妇、蚯蚓还是金鱼,都是鲜活的生命。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要善待小动物,实验结束后要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非生物因素的设计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体现人文化。比如,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时,水温的选择应在不伤害金鱼生命的范围内。这些细节的强调将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再如,观察鲫鱼的呼吸时,利用墨汁来观察水的流动对鲫鱼的伤害比较大。事实上,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也发现了这一点。这便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恰到好处的时机给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教育的最佳方法。此时安排学生讨论可食用的色素来代替墨汁,及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将对鲫鱼的伤害降到最低,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呵护的情感将得到进一步升华。行动才是最好的体验,通过切身的验才能更好地触动学生的灵魂,感受生命的绚丽。在这个优化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便能自然地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呵护之情。实践证明,实验法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

3.探究法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真正有效的生命教育应使学生得到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所以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更好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能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受生命的韧性和伟大。观察鸟卵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课堂上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孕育过程不容易。而在课后可以对这个实验进一步拓展,探究鸡蛋的孵化条件。作业要求学生当一回鸡妈妈来保护鸡蛋,探索适宜的孵化条件,精心呵护,等待孵化,并饲养孵出来小鸡。相信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可以赢得学生们的珍惜和爱护。此时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将这份关爱移情到其他动物和人类身上,提升关爱生命的情感。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都是希望学生可以更好地认清生命的本质,热爱生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逐渐扩展到热爱社会。生命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生命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从而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尊重和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关爱自然、关爱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共同构建和平、友爱的新社会。值得一提的是,生命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的生命体验,还强调教师的生命体验,只有教师自己首先获得了生命的体验,才能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马九福.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9-1020128

   [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1402.

[3]梁宇.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