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金宝初中 尹闲 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网络的普及让人们看到不同的世界,信息时代已经来了。面对新鲜的事物,人们总是倍感好奇,想要跃跃欲试。网络是把双刃剑,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网络成瘾的出现,也让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让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沉迷难以自拔。那么网络成瘾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解决的对策?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g与1994年首次发现发现网瘾现象,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其命名为“网络成瘾综合征”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产生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台湾学者吴倩对网络成瘾当界定,“由重复的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和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网络上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上的依赖。” Armstrong对于网络成瘾的概念做了一个较全面的描述。认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1)网络性成瘾,指沉迷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2)网络关系成瘾,指成溺于网上聊天或色情网站结识朋友。(3)网络强迫行为,难以抵抗的冲动。着迷于在线赌博。网上贸易或者拍卖,购物;(4)信息收集成瘾,强迫性的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5)电脑成瘾指强迫性的沉溺与电脑游戏或者编写程序。 网络成瘾的概念也有许多的学者提出质疑,在不断的修正,补充。 二、网络成瘾的原因 先进网络普及,几乎人手一个手机甚至两个、中小学生都有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网络成瘾便是其中的一个。那么网络成瘾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人格 有研究者考察了大学生网络成瘾依赖和艾森克人格特征的之间的关系,发现神经质和精神质与网络依赖行为有显著的相关。精神质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往往表现为孤独、社会适应性较差。他们容易因为生活中产生的小事产生压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困扰,而网络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释放压力,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以往也有研究者发现,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更容易孤独,并且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上的社交性服务。相应的会降低他们感情上的孤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认为,神经质与精神质得分高的人,越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甚至会导致成瘾行为。 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往往比较自卑,敏感、喜好幻想,不善于交际,他们往往比较孤单寂寞,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时,因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而常会利用网络来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成网络成瘾者。 (二)心理因素 长期上网会在大脑神经细胞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种成瘾的病理与吸毒、赌博有相似之处,而形成一种心理依赖。1.心理补偿。逃避现实的压力,将现实的压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中。并在游戏中建立的“成就感”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失望。2.心理替代。在生活中受挫,不敢在现实生活中宣泄出来。在虚拟世界中发泄。3.心理认同。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与满足的时,将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成功者,因分享他人的成功而使自己获得安慰。这就是认同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4.安全需要。匿名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各种主张或幻想加以摸索和尝试。同时避开社会的非议,把后果降到最低。5.归属需要,大多数由于现实中与父母关系长期紧张的孩子。他们认为网络的虚拟互动能给他们提供一种被他人关心、爱护、欣赏鼓励等需求,从而获得他人与自身的高度认同。以为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重视。进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网络成瘾的对策 当网络成瘾发生在校园,在青少年身上发生时,我们都想给他们一些帮助。网络成瘾有什么对策。 (一)家庭关系 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这些都对网络成瘾有关系。亲子关系冷漠,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跟孩子的关系不亲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父母太过严厉,孩子不够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父母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真正的去关心,理解孩子。在生活中,多关爱自己的孩子。 (二)人际关系 通过多于同学、小伙伴,交流玩耍。让自己的业余生活更丰富多彩,转移对网络的依赖。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下课之余可以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运动。讨论书中有趣的内容。在周末可以一起相约逛街、吃东西。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愉悦。 (三)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力 在学风建设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中来。但是,主体意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能力。因此,在学风建设中,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创造条件和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在自我教育的实践中,使学生的主体能力提高和得到锻炼。 (四)创造优秀的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风建设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组织和管理的教育功能。学生组织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广阔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和内容丰富的学生活动,创建优良学风班级集体;利用好学生会等学院层面的学生组织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整体部署和协调作用。 出版日期2022年第五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