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教育下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四川省南充市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李德春 6370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教育行业的“跨界”行为给现行职业高中会计教育发展带来了困境,因此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改革,创新培育新的途径,迎合时代的变革。 【关键词】:跨界教育 职业教育 会计专业 教育改革 策略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慢慢不适用企业的发展需求了,据我校对毕业生顶岗实习返校调查显示,有95.78%的学生反映在工作中,企业必须要求能非常熟练的操作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制作精美的PPT和PS、还必须学会沟通技巧等,如果是对口的实习,也需要有一定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可这些往往是职业高中会计学专业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很多行业开始关注教育的原因。近年来教育行业的“跨界”现象可谓火热,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思考目前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了。 一、教育行业实施“跨界”行为,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 “跨界”是时代变迁演绎的结果,它是让原来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深度融合,起到互补,增强竞争力的作用。目前教育行业的“跨界”已成为大家讨论的聚焦,从“淘宝同学”上线到阿里巴巴巨额投资ABC、到百度教育平台的推出和百度全子收购传课网,再到QQ教育平台升级以及腾讯与新东方联手成立公司主攻移动教育等等这些举措,都说明行业开始关注教育这块,对行业来讲,预期可观的利润,新南洋吸收合并昂立教育就是证明,虽然这些企业涉猎教育行业绝大部分都是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也依托了职业教育资源),但学生可以在培训机构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为学生适应市场的发展构建了平台,而这种训练在现有的职业高中教育中很难实现,无疑给现有的会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深化会计教育教学改革,适应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职业性、综合性、适用性和实践性特征,使之培养的会计人才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职业高中会计教育专业目前的困境表现 1.课程设置上虽有所改进,但呈现的学科体系色彩依然浓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团队的老师通过几年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课程设置上体现了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实施了“课—证—赛”的有效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统而清晰、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体现了分层培养。但基础课和主要核心课仍然依照学科体系,以知识内容做为主要的导向,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技能操作整合度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使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的实现理实一体化。 2.实践项目课程与产业对接不紧密。在课程体系中,实践项目课除了专业课的单项实训外,还有单独的会计分岗实训、会计岗位一体化综合实训、会计职业基础技能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实践课,占总课时的53.46%,看似美观,但实践项目的开发、运行、考核与监督基本全由教师团队讨论后决定,缺乏行业人员的参与,因此这些项目很难对接行业职业标准,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职场环境,另外顶岗实习624课时,课时量大,虽在校外实践,但真正找到实践的人比较少,整个过程更是无人跟踪,这样的实践课时对没参与的学生来讲就谈不上效果。 3.“师资短板”,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老师目前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承担一定的课时量外,就是科研工作,很少有继续学习的时间,导致专业知识不能更新,专业技术能力不能有所提高,最新的信息技术也不能掌握,教学上仍采用传统方法和手段,依靠“黑板+粉笔+简单的PPT”,不能将最近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水平呈现给学生,导致“师资短板”。 三、跨界教育下改进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适应市场需求的对策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许多职业高中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因为在学校内学习的知识比较少,实践能力又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很多招聘会上,会计企业都表示公司不需要应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觉得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企业又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培训,这也就增加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式,职业高中必须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安排,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大量的加入实训课程,把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 2.完善考核制度。许多职业高中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成绩也是唯一考核学生的标准,考核的内容也仅仅是针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考察,根本没有对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的环节,这样的考核形式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完全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为了不断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把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果也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剩下的才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实践课程,才能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3.加强教师培训。要想实现教学目标,职业高中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遣教师到企业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来中职院校授课,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职业高中还要不断外聘专业的会计教师,壮大教师队伍。 四、教育的“跨界”引发职业高中会计专业教学的创新培育途径 1.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发展。目前很多行业牵手教育领域,职校也期望能真正把企业搬进校园,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就会计学专业而言,具体可以实现几个方面的对接:一是课程设置,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与产业的需求对接;二是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的实践项目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设计和生产过程对接;四是毕业证书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可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优化校企运行的环境,使之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可促进职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将信息化与教学各方面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育。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等融合其中,将教学资源“立体化”,如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声音、文字图标、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也可以采用计算机局域网、网络论坛、网络答疑、空间、QQ、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教学环境上,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模拟实验室、教学软件操作系统等来实现自己教学运行与管理目的;与企业合作,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教学资源库,实现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等,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校企之间,师生之间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的目的,从而打造智慧教育。 3.师生要紧跟时代变化,做到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会计准则和规范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会计工作也从简单的记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投资决策等,会计工作的核心也从信息的加工转移到利用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控制与评价,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会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师来讲,积极参与各类培训,接受新的知识和教育思想,同时要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参与社会实践工作,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促进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学生而言,在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实践课程完成基本的实验实训,同时要利用假期和综合实训周、顶岗实习实践时间,熟练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要锻炼综合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距离”,毕业后才能立即上岗。 职业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基层技术员工的重要职责。在跨界教育下,相关管理单位和学校要充分重视职业高中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用于创新,优化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为职业高中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渊.高职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职业与教育,2014.32. [2]薛颖.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11. [3]王玲.浅析高职会计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J].经营者,201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