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之浅见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七小学 龙慧蓉 637000 【摘 要】: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努力让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桥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提问,分析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阐述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重要作用 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1. 提问使反馈及时、简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更具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 有效的提问可以让数学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 提问能集中注意、强化记忆。当注意力集中时,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区域处于兴奋状态,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往往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注意力发生转移。 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提问能引发思考,启迪思维。 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概念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应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或以题目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 提问能拓展能力、促进沟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验证数学公式的过程中,釆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冷静考虑,并给予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这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还能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1.以问引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反问,则会出现另一番教学效果。然而,我发现多数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把握不好。如解答应用题:“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这道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此产生思维障碍,这时我点拨性地提问:“如果我们从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入手,会发现什么呢?”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自告奋勇地回答:“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一共有15份”我趁热打铁接着问:“既然知道了总的份数,下面是不是该考虑每一份的本数了呢?”还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问道:“老师,既然每一层的份数不同,那么每一份的本数是不是也应该不等啊?”听到这位同学的发问,我十分高兴,因为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我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接着问道“: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每一份的本数会不等呢?如果我们从份数角度考虑,是不是就可以求出每一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呢?”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2]如此一来,这道难题就很容易地被解决了,其中的奥秘就是我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要点之上,加之学生富有灵性的反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终得以拓展。 2.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如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对自己的圆柱模型进行自主操作,讨论“有什么方法验证圆柱两个底面是否相等?”这样学生通过剪、量、叠等多种方法,进行积极地讨论、探索,得出“把上下两个底面剪下叠起来,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直径、半径、周长,是否相等”,“上下两个底面的对称轴是否相等”等多种检验方法,并从中得出“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这样的处理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思路、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的基础上提高成绩。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新策略。 三、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的几点策略 1. 教师应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使问题能问到点上,问到学生心里,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例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学重点是掌握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难点是能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教师先让学生说出一些能被2整除的数,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观察会归纳出: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2的倍数。此时教师可进一步追问“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学生不难总结出“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这些有目的的提问紧紧围绕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快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 引入课题,提问要新颖。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用尽一切办法使课堂处于一种轻松和谐、无压力的状态,从而和学生产生共鸣,使课堂氛围活跃,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像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的过程中,可首先采取谜语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听,然后猜猜是什么?钟表嘀嗒的响声使学生一下子便猜到了,每个人都高兴地答着“钟表,钟表”,然后再问:大家家里都有钟表吗?小兔子家里也有一个钟表,但是却不走了,导致今天上课她险些迟到,该咋办呢?同学们可以给他出出主意吗?(修钟表)我们一起和小兔子到钟表店去吧。然后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感受一下有效的提问会使学生有学习和探索的激情,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3. 提问要具有层次性,要面向全班学生。提问时应针对所有学生,让每个人都感觉应该主动回答问题,如此还能让教师更容易地发现学生的疑惑。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皆希望能够答出教师的提问。所以,课堂上问到的知识应广泛,且应针对所有人。在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时,也应该考虑到中等生以及差生,积极地提问每一个人,且对每个人的态度要一致,要将好、中、差有效结合,使各个程度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都得到满足。 怎样使结合更好呢?应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的认知水平,然后将问题有效地分好,较简单的问题由学习不是很好的同学回答,较困难的问题则由学习优异的同学回答,使所有同学均有表现的机会,都可能尝到参与的意义和成功的快乐。 除此之外,在回答提问的影响上也要做到一定的目的性,要是想给所有同学讲解典型例子答题的整个过程,应挑取那些逻辑思维强、解题过程清晰的学生;要想让大部分同学在上课时感受答题的过程,则应该挑不同程度的同学。要是所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则应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给他们更多的注意,让他们能够感受课堂上的成功,从而提高自信,知道自己没有被忽视,然后在学习上有更加浓厚的兴趣,爱上学习。 不管怎样,适时的提出问题可以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开发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爱上数学。有效的提问,规定教师应细心地、全方位地认识学生,合理计划教学方案,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状况,在课堂上有规划地提问,且提出的问题应是所学的重点及关键点,如此便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的集中,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也能使教学更加有用,效率更高,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 参考文献: [1]王美英.问题要问在点子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年06期. [2]毛云.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20期. [3]张国琴.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反思[J].吉林教育,2008年32期. [4]刘建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启发点”[J].小学教学参考,2000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