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新疆喀什疏附县萨依巴格乡中心幼儿园 萨日古丽·喀迪尔 844100 摘要:学前时期是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黄金时期,“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们后期的学习与生活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展开有效讨论,为推动孩子们在学前时期的健康成长献言献策。 关键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孩子们在学前时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前教师与学生家长应当从实际出发,对孩子们提出合理的要求,用科学的、有效的方式来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1.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幼儿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从孩子们的个人角度出发,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形成好习惯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形成坚毅顽强的品格意识,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其次,对家庭而言,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为减少父母对孩子们的担忧,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最后于学校而言,幼儿们形成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幼儿园管理的高效性,有利于形成有序的教学环境以及浓厚的学习氛围[1]。 2.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策略 2.1创新课堂活动,将好的行为意识渗入实际教学之中 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传统的“说教”对于孩子们的教学效果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学前教师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游戏情景,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将好的行为意识渗透其中,让孩子们在“寓教”下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不断加深自己对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认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同时也优化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培养孩子们形成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如剪纸、捏彩泥等手工活动时,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们就应当告诉孩子们教室作为大家活动的公共区域,每个人都应当在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自己所在区域的卫生情况,并且能够在游戏结束后,带领全班小朋友进行沟通打扫,孩子们在打扫的过程中,不会认为这是一项任务,只会觉得这是自己的一部分责任所在,再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孩子们形成集体意识,形成好习惯[2]。 2.2教师应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引导 “教诲是条漫长的道路,榜样是条途径”,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观察能力以及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榜样的作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们应当在教学与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重视自身所带个孩子的榜样作用,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课堂之中,教学措辞应当注意是否规范,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引导孩子们能够自觉地进行玩具整理,并且能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们进行及时的表扬,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园所与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学习环境对于幼儿们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园所与学前教师们应当共同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切实在保障学生们的衣食住行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比如,园所应当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把控,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保证学生们的饮食健康,营养均衡。在卫生方面,也要注重定期的消毒工作以及防疫工作,让学生们在园所内能够放心活动。教师们也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们的情感需求以及活动安全,做好基础工作,进而能够更加深入地推动德育教育的开展[3]。 2.4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与沟通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所能接触到的环境有限,一般就是局限于校园与家庭之中,因此,想要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们在其中的教育与引导。当前,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或是缺乏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因此无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对孩子们进行生活指导,这就需要学前教师们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有效联系与沟通,共同推动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在群里及时与孩子家长们分享他们今天的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让学生家长们线上观看相关的教育视频以及公众号,提高家长们的教育科学性以及对管理孩子们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5基于家园合作的管理理念下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基于“家园合作”的管理理念下,多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将教育效果增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在开展课外实践的活动时,教师们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配合,使活动的开展能够得到综合性的保障,并且,在家长的陪同下,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也会减少自己的恐惧情绪,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与热情。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们通过参与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来观察他们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以及自理能力,教师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小点进行具体评分,如用餐时孩子们是能够做到不挑食、不剩饭,睡前是否能够独立大小便,安静入睡,是能够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等,然后通过最终评分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与表扬。这种形式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小朋友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决心,也能让家长明确孩子在成长中还有哪些方面有所不足,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地引导与教育。 3.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的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智力开发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当然,好习惯的形成也不是完全依靠于学前教师,更重要的也需要学生家长们在其中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有效的家校合作,通过园所与家庭的共同努力,立足于孩子们当前的实际情况,尊重孩子们的发展规律,找寻适合他们的培养路径,从生活、行为、意识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进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成晚华.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习惯培养的作用[J].新课程(上), 2017,(7). [2]袁玉冰.论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对推进幼儿趣味绘本阅读的意义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2):120-121. [3]张现霞,郭庆华.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