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从职业价值观角度探索中职会计教育的新思路..............................许 敏

从职业价值观角度探索中职会计教育的新思路

四川省南充市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637000

【摘  要】: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就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践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成为真正“实用型会计人才”,达到会计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重点从职业价值观角度探索中职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 :职业价值  学生能力  教学手段  感知教育  教育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应用性与实用性,最终培养目标为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上岗就能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要理论扎实、技能娴熟。会计专业由于其理论生涩难懂、专业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难度较高,学习兴趣低。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要选对合适的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然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可以将如下几方面融入到平日的教学中。  

一、中职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现状  

1.教学目的偏离精神要求的轨道。自教育部提出改革中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方案后,许多中职校纷纷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增设了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不是先充分与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融会贯通后才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应付考试内容为目的让学生学习,偏重于应试的效果,这种教学直接导致中职生对职业道德要求须形成的法律、责任意识和观念不够,在后期实际工作中遇到与职业冲突时,仍旧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2.教学形式陈旧对学生无吸引力。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多以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为主线,以缺乏情感与新颖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手段为主调,不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使原本就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让文化底子差、理解能力不到位的中职生学习吃力,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教学课程安排时间缺乏科学性。中职在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课程安排上,存在的常见问题有:设置不正规和缺乏合理性,每周只有2学时左右的课程教学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中还要夹杂就业指导教学,严重缺乏科学性。

4.教学文化氛围的创建严重缺乏。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仍然是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学习为核心,氛围浓厚,而职业道德教育则显得冷冷清清,走形式,形同虚设。 

二、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1.借助专业各类活动,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如邀请模范会计职业人物作报告,或选择与专业相关的热点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或聘请行业名家作专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对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脑海中潜意识地形成职业道德责任感,从而为培养出正确的服务观念和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职业思维逻辑。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立足于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从而实现在知识理论教学中同时灌输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比如:通过会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通过实务核算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等等。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筑牢学生职业道德防线。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本就枯燥、抽象,原有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收效不大。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在讲授时,结合学生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相关案例,积极诱导他们独立思考,促使学生通过案例探讨,不但有效地巩固了会计知识,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些围绕会计职业道德选择的.案例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职业道德精髓的掌握和运用,也为以后从事会计工作构筑起一道高压线。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案件的法庭审判,通过震慑学生心灵促使其下定遵守职业操守的决心。

4.创设教学环境,检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效果。中职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会计实训课程,创设出模拟的会计工作岗位环境,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进行会计相关内容的实务操作。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指出每个学生在实训中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疏忽或错误,并及时、公开、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与后期就业工作推荐挂钩,这种具体实践极大地强化了学生职业道德观念。

5.注重分析学生心理。会计专业需要细心,还需要极强的逻辑性,当然,也需要逐步积累充分的工作经验。这些其实都与学生的心理相关,因此从心理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途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比较喜欢的是带有“实战”性质的财务平台操作性的学习,不太喜欢的是枯燥的数据录入与处理。对此,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可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目标的层次,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对于不喜欢的学习内容,可进行方向的引导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让学生去比赛数据录入的速度与准确性,让学生学会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并寻找最能体现数据规律的处理方法。笔者曾组织学生比赛用Excel处理数据,看谁的思路最佳,学生非常感兴趣。

三、改革教育方法,探索中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新思路

1.在课堂上与课堂外不断渗透会计岗位的感知教育。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学科,是学生必学课程。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高一学生来说,书中的理论又限涩又难以理解。加之学生较少接触社会,他们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缺乏感性认识,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导致会计教学达不到预期目的。因而在学生入校之初教师应透彻地介绍会计工作内容、会计岗位的重要性、会计工作的可发展性。教师可以搜集从事财务有关工作的毕业生,录制他们的工作感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感知学好会计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初学会计时对会计美好的设想并不足以支持整个学习生涯,在学习会计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种种学习困难,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仅仅依靠积极性或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学习中期组织学生到小型财务公司进行专业感知。在实践中应落实不同阶段学生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下,主动构建起对会计的基本认识,并把认识应用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专业的兴趣和效率。  

2.适当运用翻转课堂、微课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验表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大概只在510分钟,另外传统模式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今的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解决学习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知识点拆分为几个小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做成510分钟的微课,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学习。而在课堂上则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讲出来,让学生将学习微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将教师布置的习题做出来。而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翻转课堂将本该课上学的知识变成了课前预习的课后作业,而课堂则变成了学生自我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战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解决了学生听课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3.在专注理论教学的同时,会计实训教学要紧紧配合。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在学校的教学中融入会计实训相关课程的讲授,配备会计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实训课中应多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提前下发任务书,在任务书中给出经济业务的票据、需要的理论内容、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会计工作的记账凭证和所需账簿等,学生四人一组协作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审核凭证、填写凭证、粘贴凭证、登记账簿等,培养其实际工作时的动手能力;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随时给予帮助,让学生有继续完成任务的信心。在项目完成后,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将经济业务分解为一个个项目学习后,仍然要给出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其自己独立完成,系统地再次掌握整个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的实用性很强,通过实训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闵清.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9(36):45-47. 

[2]鲍东梅.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J].价值工程,2013(23):231-232.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