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 Skeleton(骨架式)的建构特征及实施方法 四川省南充市西河路小学 赵丽娟 637000 【摘 要】Skeleton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教学方法,Skeleton的四个步骤是文本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和创造性文本重构。而Skeleton教学方式要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整合知识点,提炼文本,架构支架,为学生提供语言思维支架,营造语言氛围,搭建词汇运用平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和语言输出能力,促进学生学科人文素养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小学英语Skeleton骨架建构的基本模式和建构特征以及Skeleton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教学中的方法,为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开了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英语 骨架建构 基本特征 实施方法 核心素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除了需要进行英语知识的传递之外,还要培养学生们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学习英语知识,能够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思维能力,不断地总结出符合自己学习需求的英语学习策略。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词汇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抓手。Skeleton(骨架文本)重点是将零散的词汇、短语通过思维进行组合成句,形成对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感知、分析、理解、应用、评价、创新”这一学习过程来得到实现。Skeleton(骨架文本)为学生创设词汇学习的语境,搭建词汇运用的平台,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创造培养良好品格的机会,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效果,培养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语言学习的实质是做为工具为人类交流和文化传递服务。而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性学科,它的价值有:第一是获取信息,进行简单口语交际;第二是培养认知思维、发展心智;第三是塑造品德、立德树人;第四是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形成文化意识。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Skeleton(骨架文本)教学的重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人和社会人的综合核心素养。 一、小学英语Skeleton骨架建构的基本模式 骨架文本教学也称文本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文本、教学插图,联系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找出他们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设置挖空、辨析、分类、重新排序等方式产生信息差,引发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评价等一系列思维性学习活动。它通过文本的输入-架构-重构-输出这样一个系统的过程,解读文本,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词汇、短语,培养学生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能力,训练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学习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1.Skeleton教学法的基本步骤。基于文本进行解构文本-建构文本-重构文本-创造性重构新的文本。其中,解构是难点,建构是支架,重构是重点,创造性重构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文化意识。 2.“两类九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对话内容分解为表格式,以五年级教材中的对话教学为例: 视听 | 视图 | 听音,排对话,配图 | 阅读, 排序 | 听音,排图,配对话 | 阅读, 选择,并排序 | 听音,选句,排顺序 | 阅读,完型填空(语法点) | 听音,重组对话,创新文本 | 阅读,完型填空(句型系统化) |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将三四年级所学习的知识系统化,特别注重对词汇的意义性掌握,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形象词汇,句型,来丰富文本骨架,强调过程性重构,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水平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3.利用Skeleton翻转课堂。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重新调整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通过教师搭建的“Skeleton骨架”,立足文本平台,独立或合作研究解决本课的学习任务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更能主动地学习,同时通过积极地思维策略,整合新旧知识,升华文本,通过文本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并将习得的学习策略运用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达到灵活性学习的效果。 4.形成 “三构一用”的教学理念。注重提炼文本充分利用“两类九式”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思维发展规律,针对文本内容的听、说,读体系进行不同程度的重组和整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人格的培养,尽可能的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形成了“解构-建构-重构-创造性运用”教学模式。教授学生对话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多元智力能力。 二、Skeleton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1.语言学习整合性与人文性。在Skeleton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基础文本是基于教学内容,结合单元主题,单元总体学习目标,并挖掘其人文价值因素的基础上设计的。它注重新旧知识的融合,注重联系生活,注重结合单元知识点及学生的生活认知,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及情感态度的渗透。 2.语言学习主动性与时效性。在Skeleton教学策略中,教师通过提炼文本,构建“骨架”,引导学生多方位主动思考、根据“骨架”解剖文本、提出想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主动学习+创造性使用”,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源于自身的真实的语言,这样就能在短时内增强学生对新知的感知与理解。同时,正因为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知识遗忘速度也会有所减慢。 3.语言运用准确性与情感性。在Skeleton教学策略中,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架构,会竭尽所能地用词汇、短语去丰满这一“骨架”。学生会在大脑内搜索一切内容,将一切所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快速在头脑分析词汇,归类词汇,甚至会潜移默化地理解词性。这一过程不是空洞的,而是带有情感的。学生所获得的内容是活的,不再是摆在课本上的。 4.学生思维的系统化与发散性相结合。课堂目标实际衍生结果比预设教学目标较开放,富有选择性与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差异性与个体特殊性,在“骨架”支架中选择任意一个切入点去思考,去重构、换不同角度去表达,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文本创新,发散内容可多可少,学生个别差异可能会更显著,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更频繁,这在整个班级教学中又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课堂会更具生成行与开放性,课堂所衍生的一切新奇会增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浓厚的兴趣又会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新时期我们所要追求的培养目的。 三、Skeleton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1.序列式。序列式,是教师把句子打乱顺序后让学生根据录音重新把对话文本排顺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能够帮助学生辨认所学的对话文本,让学生关注语言形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可以用在对话课的“理解与分析”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初期进行排序。如在六年级下册Unit 3 B Let’s talk,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序列式让学生进行听音阅读排序,目的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听力以及辨认所学的文本。 2.选择式。选择式,是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根据文本所缺的信息选择并排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适用于对话课的“再产出与再建构”环节,通常用在学完课文的对话文本之后,把课文的文本进行略微的更改,让学生进行选择排序。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以语篇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情况,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形式。同样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B Let’s talk为例,笔者把地点改成了“Xiamen”,把出行方式改成了by ship。 3.辨析式。辨析式,是指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完成完型填空。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的侧重点是关注语法点。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Unit5 B Let’s talk的时候,在对话课的“理解与分析”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现在进行时态动词的时态,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骨架文本,让学生听录音补充所缺的词。Sam: Where is Fido now? Chen Jie: in the kitchen.Sam: he water?Chen Jie: No, he . . Sam: I with him now?Chen Jie: Yes. you him to the park? Sam: Of course! Fido, come here!Fido: Woof, woof! 4.核心式。核心式,是指学生进行阅读后,完成完型填空。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关注的是文本的核心词句,跟辨析式有所区别。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Unit 4 B Let’s talk的时候,笔者在对话课的“再产出与再建构”环节设计了以下的核心式骨架文本让学生进行操练:Chen Jie: ?Mike: My birthday is .Chen Jie: That’s my mother’s birthday, too!Mike: Cool! ? Chen Jie: I’ll .Mike: Chinese noodles are delicious!Chen Jie: Please come then. We can for both of you!通过设计这种类型的骨架文本进行对话操练,学生不但关注了对话的核心词句,还让他们初步达到了辨认、理解、活用等传递意义的交际目的。 5.重组式。重组式,即阅读重组对话,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把对话改编成短文并进行复述。这种形式的骨架文本不仅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关注语篇和核心语言,一举多得。在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对话课中,每个对话文本几乎都可以设计重组式的骨架文本让学生进行复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手段。以六年级下册Unit 3和Unit 4的Let’s talk 为例,笔者为每个课时都设计了重组式的骨架文本设计:(U3 A.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U3 B.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U4 A.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U4 B. Let’s talk重组式骨架文本)。 综上所述,当Skeleton被应用在对话教学时,文本内容被科学地分块,而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学生先关注语篇;再关注句型,即从整体到局部地学习文本;学生可提升“听、说、认读、写”等技能。可以说,Skeleton有助于学生培养核心素养,锻炼高阶思维,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凝,Skeleton骨架文本教学法分析[R].2016.06. [2]赵奇飞. 利用语言支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5,(4):34-38. [3]常月华.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1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