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新课程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性.........................胡涓涓

浅谈新课程视阈下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四川省南充市涪江路小学    胡涓涓  637000

【摘  要】: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而非迫于外界压力)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本文分析了有效的教学情景应该具有的特征,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恰当的情境方式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景 创设途径 有效策略 教学效率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正是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小学生探究知识是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的,也就是说探究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情景,即“有效情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

一、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基本特征

    1.目标要明确,富有启发性。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创设的情景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具体明确,要有利于学生及时从情景中提取出数学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有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情景:蓝天白云下,一块开满美丽鲜花的草地上修建着许多小动物的房子,这些房子是由各种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教师的创设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动物的房子中找出并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师问:这些小动物的房子漂亮吗? 生答:漂亮!师问:看了它们的房子,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看来看去也没发现什么,到后来终于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小兔家的房子没有窗户。教师听了很高兴,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接着又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又一位学生举手:老师,我发现小狗家的房子没有锁。此刻,教师显然有些着急了,不知该不该表扬这位学生…… 如果这位教师在第一位学生发言之后能加以引导:“你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就给小兔家的房子加扇窗户好吗?你喜欢给小兔家加上什么形状的窗户?”这样,就自然而轻松地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了主题上来。

    2.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情景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只有接通数学知识的生活源泉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折射出人性的美丽。例如,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来激活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认知经验。另外,教师还可以模拟“小小商店”的游戏,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小商店,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或顾客,利用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的游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同时,在活动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并大大增进同伴间的合作与友谊。

3.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景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情景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情景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例如,我们在教学“平均分”时,可以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各种图形学具或学习用品在小组内分发。但在分发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有没有剩余”、“不同物体在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对准备的学具或学习用品的介绍与欣赏上。

   4.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动作的思维”和“思维的动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使之获得直接的数学经验,活跃其思维,从而发展思维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许多生活物品,如魔方、乒乓球、鞋盒、茶叶罐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按形状的不同来分一分,初步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说一说来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物体来拼摆各种不同的组合图形,提高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整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长了智慧。

二、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恰当的情境方式

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1)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2)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3)借助实物演示。(4)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5)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6)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选取方法:(1)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没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摘下3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我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2)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小猫吃鱼”时,教师配合教学挂图,用录音机播放小猫吃鱼的故事。然后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景的有效途径

1.重视情景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景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景创设应目的明确;二是教学情景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三是情景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2.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景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景。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景。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景。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景。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问题情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探索,且在问题情景的激励下,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晏伟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

[2]蒋星华.创设教学情境的类型及原则[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9.

[3]佘福全.探析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803.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