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吴光勇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校  吴光勇  637000

【摘 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生物  学科教学 教学模式 课程整合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之大将不可预料。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生物教师在这次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从努力实践到积极创新,开发制作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知识,获取更多的生物学信息。今天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支粉笔、一张利口,博闻强记、引经据典的传统教学;而应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有效整合。

一、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验特点

1.生物科学的特点:生物学科不仅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科学,而且也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基本上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而获得的,实验与观察是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和支柱,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

3.生物实验有特殊的教学功能: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着特殊的教学功能;(1)通过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求知的欲望,(2)通过加强实验,不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会生物学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鉴于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误区

1.整合不等于信息技术。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2.信息不等于电脑。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3.生物科学整合课不等于生物多媒体课。生物学科整合课的定位是生物学科课,不是电脑课,不是信息技术课,不是生物多媒体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合各种手段、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能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质的提高。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生物整合课是生物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不能削弱,课就是课,不能上成远程教育。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1.教育信息化能进行更直观的教学。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一幅幅变换的图象,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如教<<生态系统>>时当多彩的海洋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等课件展示时,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眼睛睁的大大的,精神异常振奋,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用传统的“讲”,语言多么生动形象,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如果适时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独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光合作用》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

3.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利用多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血液循环”这一节时,通过放映教学课件,可以使学生“进入”血液,像血细胞一样在血管和心脏内运行,这种奇特的视角、逼真的效果既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好地渲染了教学情境,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和呈示功能,给学生提供情境观察。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很多学生经常用到的仪器。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全面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在教师介绍显微镜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其立体性,有些部分无法清晰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每个结构也很难一一向学生介绍清楚。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结构有了清晰而深刻的了解,更容易掌握显微镜的用法。

3.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功能。模拟实验过程演示实验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演示实验既可以演示实验的全过程,也可以演示实验的一部分;既可通过演示实验传授生物学新知识,也可以验证巩固生物学知识,或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实验失败或者无法使全班同学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有限的资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可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

4.利用信息技术的存储功能,记录实验过程。有些实验持续时间较长,在课堂教学环境或实验室中无法完成,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采用数码摄像机等仪器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例录实验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制作成PPT,课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这样,学生自己主动完成了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好。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1.相互整合并不代表完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物教学,而是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地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其目的是辅助生物教学的开展,而不是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生物现象,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课程内容教学时,就可以在课堂实验以及课外实践当中,让学生自主地对植物光合作用现象进行观察,近距离体验,根据实验当中的实际需要,对于其中发生的微观现象,可以应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进行补充。

2.在生物教学当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专业素质,能够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生物教学的进度,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生物知识,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使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一种传统教学工具,反而失去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有的效果。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

3.信息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需要与初中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围绕着教学内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串联,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细胞分裂和血液流动等比较抽象性的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表达。而在介绍人体骨骼结构、器官构造的内容时,实体模型就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来。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能创造出和谐高效的的课堂气氛,学生在环环紧扣的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大脑思维高度活跃,从而使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灵活简洁的方法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159.

 [2]孟咸荣.教育信息理论与生物学教学媒体的优化[J].生物学教学,2006(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