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学 尹志英 637000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重新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就是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中。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 创设问题 在新课改不断进行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和任务。实践新课程,教师更应着力变革旧的教学方法, 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真实的问题情景。问题是这样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种事,但不能马上知道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问题情景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景,是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要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 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因问题而生奇因问题而生趣, 从而诱发他们积极地探索。趣味性的问题情景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景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情景 低年级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鲜”的事物,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刺激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情景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轻重”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小兔搬家的有趣情景: 小白兔要搬家了, 兔妈妈收拾了3个包袱,小熊、小猴、小松鼠都来帮忙,它们各自背哪个包袱最合适? ( 三只小动物分别由 3 个小朋友扮演) 教师出示 33个大小不同的包袱。小熊身体壮应背最重的包袱,小松鼠的身体小,应背最轻的包袱。但是哪个包袱最重,哪个包袱最轻呢?小熊和小松鼠,正为此事犯愁,小猴也正考虑背哪个包袱合适?三只小动物抓耳挠腮,走来走去,一幅着急的样子,同学们个个捧腹大笑,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了问题:小熊、小猴、小松鼠到底该背哪个包袱呢? 该怎样比较这三个包袱的轻重呢?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为学习“比较轻重”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在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 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景,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根据小学生好动手实践操作的特点,在导课时让每个学生参与实物操作,将会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整理书包》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请同学们拿起书包,按老师的要求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的物品,都拿好的同学就站起来。活动开始,我先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 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后拿出数学课本、 数学练习册、数学本子,并立即站起来。有部分同学速度很快,而另 外一大部分同学速度却很慢,在书包里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 于是, 我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拿得快,而有的同学却拿得慢呢?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经过讨论交流同学们都一致认为: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从书包里拿出指定物品的速度才快。就在这愉快的操作氛围中产生问题:该怎样整理书包?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在愉悦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多种整理书包的方法。同时,每个同学也分享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可见,通过人人参与操作,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能从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适时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唯一而是多种解法,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变性。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表现个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 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精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同学们,你们家里谁当家,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想不想当家? 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让你们来当家, 好不好? 那现在我们就去超市自己购物( 出示例题图)。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都很兴奋,都用好奇的目光望着老师,似乎感到很新鲜。老师先让同学说说超市里都卖些什么东西,每种东西的价钱是多少。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老师适时提出问题:“现在,老师要给你们 30 元钱,看看你们都可以买些什么? 找回多少钱? ”于是, 每个同学都积极选购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在你说我答,甚至你争我辩的活跃气氛中,多种答案就出来了。 正是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因素,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创设适当的学习情景,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把真实情景以问题的形式置于学生亲身经历中 创设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置于学生亲身经历的与生活直接相关的真实情景中。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 问题必须是真实的,这样才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位置与顺序》中“前后”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景:今天,我们班的郑娜娜同学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本周星期一早上我们班同学参加升旗仪式的情景:利用多媒体(课前录好课件),先播放音乐《运动员 进行曲》,屏幕上出现全校学生参加升旗仪式排路队的情景,接着学生看到本班同学在排路队, 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屏幕里的样子,都高兴的欢呼起来。突然,屏幕上出现本班的郑娜娜同学急急忙忙地跑来,原来娜娜同学迟到了 , 正寻找自己路队的位置,只听见娜娜同学说:“我老是忘记了自己路队的位置,聪明的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正是这个真实的问题, 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 四、要创设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去解答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 学习实际相联系,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教学题材,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所创设的画面进行观察、思考, 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教学《回收废品》这一节课时,我创设了 一个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景:出示课本主题图,先用录音机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边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学生看到三个小朋友手里各拿着一个袋子,还看到公园的各个角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和塑料袋,原来这三个小朋友是利用课余时间来收集塑料瓶和塑料袋。( 音乐停止) 接着播放他们对话的声音,老师贴出他们对话内容。这时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在熟悉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我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我还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谁能解决这两个问题? ”全班同学跃跃欲试,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不言而喻。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演绎的问题情景,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产生了问题,不但体验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新鲜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经过半年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我们班同学在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举手发言的人数也多了;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学习成绩总体上有了 显著的提高,上学期期末中心统一命题考试,本班数学综合成绩名列第五名,而在本学期期中数学质量检测中,我们班的测评成绩名列第二名。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有效可行的问题情景,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让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厚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8(003):71-74. [2]殷小悦.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思考[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