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提升方法分析..................................邓  三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提升方法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6370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育强调初中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良好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要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并将其贯彻于教学始终,努力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推动体育课程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感受运动魅力的同时,逐步强化自身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运动能力  提升措施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个体特征和运动能力差异,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磨炼坚强的意志、强化心理素质,进而使学生在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更积极、主动地探究体育知识,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保障。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体育重视力度不强。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初中体育教学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体育课程没有被作为学生必不可少的主要课程来对待。初中阶段的课程安排相对宽松,体育课程始终是副科,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具体细节和整体把握不够全面,甚至部分学生会对初中体育学科产生错误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

2.教学方法单一。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有的初中体育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方向”输出的方法,使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学生长期在该模式下学习,很难激发出对体育知识的探究兴趣,甚至会由此产生消极应对的态度。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差异化发展的需求,导致初中体育课程经常出现集体活动后就自由玩耍的情况,这既不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体育技能,无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也会让课堂始终处于乏味、单调的氛围中,致使初中体育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

3.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薄弱。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够或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由体育学院的实习生担任体育教师。这样一来,体育教师无法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进而影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部分学校的基础体育设施不够完善,如学校的场地不足、体育器材较少、设施资金不够等,只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这不仅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4.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发现自身短板和优势,更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最终出现体育运动能力不强的情况。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广泛参与性的措施

1.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水平低下的问题,教师本身的技能不是很高,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需要对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做出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可以定期对初中体育教师进行考核或者定期派送优质的初中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技能和水平。这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广泛参与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2.注重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形式多样性。光提高老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注重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形式多样性。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是最常见的。如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提升课堂的多样性,那么这对提升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参与性是非常有效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围绕操场跑几圈,然后做一下准备活动和热身活动,之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了,但是初中学生在这种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便有成群结队地回到教室中去学习了。这种情况在许多中小学中都是非常常见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只能够通过跑步这一方式来实现,还可以增添其他的形式,例如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体育课堂上做一些体育的小活动,或者体育老师传授给学生其他的体育知识,例如排球、篮球和羽毛球,这些都是能够使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方法。

3.对初中学生实行定期的体育评测。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往往参与性不高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动力不足。这让初中生放松了自己在体育课上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如果学校能够定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定期的体育评测制度的话,这是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广泛参与性的又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当压力不再仅仅是压力,而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动力之后,那么这种压力所产生的动力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体育教学还需要在课堂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发挥,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课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能力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不断细化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此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性。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策略

1.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空间、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时,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特性,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应用游戏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最终实现逐步提升其运动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篮球相关知识时,就可阶段性地开展“篮球技能大比拼”。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该阶段的篮球相关知识与技能以微视频的形式到班级学习群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二次回顾。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具体情况、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并将课堂中具有不同难度的篮球技能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按照“均衡搭配、共同推进”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组合成小组,并引导学生以“运动接龙”的形式完成“参赛活动”。教师先引导某一小组成员根据篮球技能的简易程度一字排开,在第一名成员完成规定的篮球动作后向下传递,教师则根据学生动作的规范程度及用时长短来进行评分。在各小组比赛时,教师要着重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问题,并将其归纳成班级统一性问题以便在课堂后半段重点探究和分析。在每个小组完成比赛后,教师要根据记录的信息评判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鼓励其他小组在下阶段的活动开始时向优胜小组发起挑战。在这样的模式下,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取教师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在良性竞争中迅速发现自身的短板,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进行弥补和完善,从而实现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着对体育知识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2.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换教学角色,在课堂中以“引导为主、教导为辅”的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例如,在教学武术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课下收集和归纳自己感兴趣的“武术”知识,并将与其相关的图片或文本资料带到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还应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始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并运用实践学习检验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深化实践操作,最终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运动水平和实力。

3.挖掘个人差异,推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因为多方原因而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来自家庭背景、教育资源,也来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是使学生出现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和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处于积极进步的趋势。例如,在教学“长跑”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差异化指导的价值。长跑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推动学生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引导学习能力、运动能力、感悟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关注他们的综合性发展,在该层次学生对某一环节内容进行反馈时,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鼓励学生突破自身的局限,逐步完成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阶段性地推动学生逐步在单位时间中增加跑步的长度,从而使学生能够真切感知到体育运动与自身发展间的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也应重视优化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初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挖掘初中体育教育的内涵,并针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进而优化体育教学策略和结构,让学生能够在健康、正向发展的同时,切实增强自身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晓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J].田径,2019(10):17-19

[2]吕佳才.浅析快乐体育导向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9(13):88-89

[3]龙宇.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需注意的若干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2):143-144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