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吴 蓉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川省南充市西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637000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要面对全体学生,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作为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学习,使得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本文从基础知识、资源开发、育人理念、趣味学习、开拓视野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资源开发 开拓视野 核心素养

    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语文就应当针对以上三点内容,来实现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积累、语感、发散思维等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认字识字、写作、阅读、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课堂活跃、积极的氛围,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活力与激情。下文就针对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一、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强化分析

    需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些影视资料等引入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的学生家长可能会认为影视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会耽误学生的学业,加上现代影视市场比较混乱,可能是会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存在,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弊端就完全否定影视的价值。教师可以对影视资源做一个筛选,选择出适合学生观看的影视资源,像《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超级飞侠》、《多拉历险记》等,这些动画片就比较具有教育意义,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而且学生在观看这些动画片时,一般都会跟着学说话,这样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一些影视资料,像邓小平同志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忘的一天》中的内容,学生在教材与视频资料的影响下,更加热爱祖国,促进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形成。另外,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凭课堂的上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些低年级学生,其在翻阅书籍时往往会表现出盲目性与烦躁性,这就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来实现学生语文文化底蕴的增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收集美言美句的习惯,在阅读中出现的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等进行摘抄,并能适时的进行反复品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并且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二、对于语文学习新资源的开发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都是由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完成的,因此教材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本资源,不断引申。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这些古诗和文章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来对于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某首古诗,教师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到问题的结论。首先,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将学生需要积极开发语文的学习资源,利用生活中各种语文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学习资源以及课外学时资源两种,课堂的教育资源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的各种生活实例,这样方式能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而课外学习资源一般比较直观,能将学生直接进入到生活中,像一些课外活动、社会调查等。另外,家庭文化资源也比较重要,对于班级里不同的学生主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学生就在这种差异性的家庭文化资源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文化素养。由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个性与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需要调动学生的个人的智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结合自身的兴趣去尝试阅读不同的课外文学作品,使得学生能了解文学作用中的人文知识,掌握人文知识的内涵,使得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从小的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较大的帮助。

三、对于育人理念的渗透分析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是要加深其对于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使得学生从心底热爱文化,愿意了解文化。对于学校来说,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也要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得优美的环境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也要创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比如设置黑板报或是学习园地,来创建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且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友好互助的班风。校园里的人文气息一旦培养起来,学生也能从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其思维得到激活,知识得到夯实与巩固,这样的方式改变了学生接受的知识的被动形式,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得到渗透与深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像《一次成功的实验》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次成功的什么”实验或者是其他尝试,让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记录,再与大家分享,这样的教学形式能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还能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得语文教育理念被灌输在教学活动中。

四、对于趣味性学习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只教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旦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也就会失去对象,教育教学也就毫无意义可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训练的学科,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甚至是将教学内容升华到生活之上,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健全都是需要重视的,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比较凸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用情感来感化与融化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抵触、厌恶等负面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我在四年级下册做了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尝试。每周拿出一节课学习传统文化,主要学习对联。我将课分为四个部分:《笠翁对韵》学习、名联欣赏、作业批改、历史串讲。整个课程为十六课时,分为一字对、二字对、三、四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春联、书画联、门联……(1)《笠翁对韵》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对子的积累;(2)名联欣赏教学对对联的方法,体会对联的思想情感,从而陶冶情操;(3)作业批改,是对上节课布置的对子进行评改,对方法进行巩固;(4)历史串讲旨在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学生了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经过大半学期的实践,可以看出学生十分喜爱,学习积极性极高,我班学生在对对子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主动开始阅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中华上下五千年》等书籍。我想,这种系统性地学习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绝佳途径,可以解决国学重积累轻实践的问题。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避免用过分的语言来歧视这类学生。像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评价语言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不能一味的以成绩定英雄,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教师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用宽容与关心来聆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使得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目标得到实现,也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五、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会关注社会,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应该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要拓宽,不能仅囿于有限的几本教科书,从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教科书。因此,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多读名篇名著。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又如,多关注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了解。可以叫他们放假回家的时候,多看看民生新闻,多看看报纸,引导学生开始学会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我们这个世界,他们有的为社会竞争的激烈而感慨;有的为弱势群体而忧伤,有的体验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有的感悟到了人间的真情温暖,有的产生了几分爱心与同情;应该看到,语文学好了,情感也必将得到升华。这是因为在语文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染,心灵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获得了美的熏陶,加深了对人类的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们感情变得更加细腻。语文教学应该担负起升华学生情感的重任。这种生命的体验远比获得一点知识来得重要,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种综合性质的文明素质,是个体融入社会与个体自我发展的重要素养。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拉长战线,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与沟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使得学生能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颜.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94-195.

[2]薛以朝.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2,28:43.

[3]张影.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85.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