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思考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凤鸣校区 苏晓灿 637000 【摘 要】疑是思之始,历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都源于质疑与释疑。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与释疑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学科教学价值的具体表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精神和能力,并且采取可靠的策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意义和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更新观念 掌握方法 提高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语文能力是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们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以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质疑,思维的良好开端 疑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不敢提问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动机,使学生“想质疑问难”。动机是推动进一步学习的直接心理因素,有了这股内动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钻”进教材里,“潜”入课文中,汲取更多更有益的营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让他们尝到质疑带给自己学习的甜头,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要求,主动地“想质疑问难”。 如教学《狼和小羊》,在教学总结时,教师语言诱发,学生又提出了以下的疑问:“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老师根据这个同学的疑问展开讨论,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在石头上撞伤了”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把问的功效、质疑的价值作了很高的评价。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教学方法就是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向他质疑,然后他组织学生展开研究、讨论,而他的许多科研课题就是从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确定下来的。这一做法对笔者很有启发。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教师相信学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辩证地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阅读、讨论、归纳问题等,使学生少走弯路,从多方面、多角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就是注意了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 二、质疑,更新观念是基础 儿童来到世界,便开始认知世界,他们认为世界真奇妙,有许多自己不明白的"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是什么"的强烈愿望,教师要呵护学生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黄乃正说,少给自己规定条条框框,要大胆发挥,大胆提问。有了问题自己要独立思考,设法解决。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把问题弄明白。'"因此,首先学习者要克服自卑心理。可通过阅读名人故事提高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其次还要提高自己问"问题"的欲望,锻炼敢问"问题"的勇气。再次是学习者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否认问题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有疑,自然要向同学、老师、家长等发问,只要大胆地提出来,就不要怕他人耻笑,因为提问是学习者的权利,应该受他人尊重。 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进行质疑的关键和重点。统编版小学语文《那一定会很好》一课是一篇童话类的文章。“那一定会很好”一句在文中出现了4次,让学生通过朗读理清课文思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而每一次的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又是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学生在品读、思考的过程中,突显了“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质疑,保障时空是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当你叫学生提问时,多数同学回答:“我不会问问题。”这是为什么呢?也不难发现,不是不会问,而是不爱问,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是过去的教师在教学中几乎没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同时学习者还要给自己确定提问的时间,可以每天给自己规定提问的数量,只有不断地产生问题 ,才能不断地思考。其次,要有问问题的空间。提问,教室或许是一个好地方,但不在教室或学校,有问题要问,就可采用书面问问题,或其他方式如电话向教师提问等。为了不放过任何问题与灵感,学习者可备一本问题本,随身携带,及时记录。教师可在班上设问题墙、问题箱、或问题园地,开展问题竞赛等活动。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前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父亲、树林和鸟》一课中,为了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主体,父亲和“我”正注视着大树,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鸟儿,体现了他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让学生看着插图大胆想象故事内容,把自己观察到和想到的说出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生对相关的细节问题提出质疑。接着,我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对文章进行品读、感悟,通过读,学生深切地体会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课文中的一个个人物,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出更多的见解和质疑。 四、质疑,掌握方法是根本 学习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有疑才能产生问题,有问才能引入深思,螺旋上升,这就是“学则须疑”的意义所在。质疑是问题的开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当学习者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学习者在学习中可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自己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创。如通过一题多变的方式,迫使自己一题多问,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模式而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会疑还要会问。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以劈木材为例,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然后攻其它关节,随手就劈开了。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教师要打造疑问式课堂,将疑问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一个疑问式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抓住主问题: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在课文精读感悟环节中,我又设置“这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还会有哪些颜色?”“西沙群岛的哪种物产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说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等问题,让学生在品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体会作者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质疑、释疑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质疑、释疑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反思,及时改进不足,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亚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年05期. [2]高曦.发展个性,促进学生成长: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9(10):9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