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新课程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师生互动的思考.............................冯 涛

               新课程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师生互动的思考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凤鸣校区     637000

【摘  要】在新课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在互动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形式和突破口,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有效策略  教学效率

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教师的教学热情 低下,应有的激情处于一种缺位的状态。面对这一情景,学生也很难接收到来自教师的正能量,不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交流互动更是无从谈起。在课堂中,教师的情绪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为了实现更好的课堂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和理解“师生互动”这一基本模式,创新互动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的形式

1.课堂讨论的互动形式。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喜欢采用的一个教学方式是课堂讨论。其 具体实施过程即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围绕着一问题进行探讨,目 的是凝聚群力,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智力被充分开 启,学习积极性明显上升,语文思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被培养起来。在 课堂讨论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强,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2.提问题的互动形式。在课堂互动中,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互动性较之以往明显增强。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通过问题的作答,课堂活跃程度明显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必须有代表性,当学生对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反馈,互动性才得以真正达成。例如,《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思考“蝙蝠与雷达之间到底是怎样建立起联系的”,课文的引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互动性也能充分彰显。

3.对课文表演的互动形式。所谓课文的表演,就是通过学习情境的构建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演绎。小学生尚没有足够的独立表演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模式增强了对课文的认知,学习兴趣大大增强,表演的实践性也使互动交流更加频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突破口

1.加强课前师生互动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均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语文学科知识,并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适当优化教学内容,为重点知识的教学分配更多时间。对于略去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预习中补充,体现预习的作用。如此,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紧跟教师步伐学习语文知识;同时,有效的预习设计还可以为师生互动的开展创造出更多空间,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并且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通过听音乐与看图片,对西沙群岛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课堂的师生互动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发起师生互动,提问学生:“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学生选择喜欢的部分,与教师交流。如此,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师可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互动。不同的课文自然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编者在课后就明确提出“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讲的是烟台的海四季独特的景观,教师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扮演“小导游”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季节的海,然后在课堂再让他们进行表演,最后进行整体评价,看谁表演得好。这样教师教得也会感到轻松,学生学起来也会感到快乐。又如学习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切实了解恐龙的类型和特点,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就应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自主收集恐龙图片、玩具模型及文字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外出实践活动去科学博物馆与恐龙有关的地方参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累相关知识为学习做准备。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活动情况来帮助教学。在结合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有一种吃苦和钻研的精神,而不能让师生互动停留在表面让活动得不赏识。

  3.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自主互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合作探究,放手让他们交流学习。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互联网》一文,教师就可以采取分祖学习的形式,让他们结合教材讨论“互联网”奇妙在何处?互联网与我们生活有哪些联系?然后大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动手去实践,让他们在网上查找资料,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 学生如能真正地接触了这些情况,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结束所说的“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这一道理了。学生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学习起来不仅会感到吃力,也会感觉索然无味。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改革语文课堂,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互动的意识。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方面。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够产生的教学效应,并且要熟悉各种师生互动的方法,从而助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开展。首先,教师需要增强师生互动的意识,确保在课堂中能够合理应用师生互动环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本重难点,以保证师生互动的合理性。最后,教师还需要转变互动理念,以平等交流的心态开展师生互动,确保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并在互动中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减少对学生的压迫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此一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师生互动中学习到更多内容,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2.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师生互动提供有效的活动资源。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语文,也都有学习语文的场所,作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修养。如在“六一”儿童节到来时,为了表示对节日的庆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动手编排节目,让他们有效分工,自己动手编剧、当导演、做演员,然后进行表演。在演出结束后,再请参与人员评价,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以便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有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上学校附近的社区街道等场所,寻找街道门市广告用语中的错别字或不合适的地方,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如下列所列举的一些例子:“驱蚊器”的广告是“默默无‘蚊’”;“热水器”的广告是“随心所‘欲’”都存在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写出这些广告用语中正确的谐音字来作为检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道综合实践题。

3.调整互动内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对于课堂教学中进行怎样的教学互动,老师课前都做了一定的预设,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激发出来,就会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问题,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预设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后进生,选取那种判断性强、描述过多的简单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优等生,能够启发思维、激发探究意识的问题比较适合他们。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都受到了关注。

4.教师平时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互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如在语文教学的检测中,教师不能单从分数来评价语文学习的效果,特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测试分数虽然少了一些但并不能证明他们学习语文没有用功,特别在在语文学习习惯方面,教师在评价时往往忽视,这也有待老师们加以探究,提高评价的多元化,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师生互动作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增强师生互动的意识,加强课前师生互动的环节,增添课堂提问环节促进师生沟通,选择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方式,增加师生互动的趣味性,充分应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从而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虹,宋鹏君,李臣之.小学语文课堂言语互动个案观察[J].教育科学论坛,2013(9)11-14.

[2]杜永强,陈柏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66-70.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