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浅谈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教育的意义和策略...............................王翠婷

                   浅谈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教育的意义和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搬罾小学  王翠婷  637000

【摘  要】爱玩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在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进程中,游戏可以让幼儿获得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和成长。在基于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理念之下,要探索有益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课程游戏化教育,使幼儿深入地沉浸到游戏情境和氛围之中,获得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成长和全面发展。要采用多样化的幼儿游戏教育策略,充分发挥游戏对于幼儿的运用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课程  开发意义  运用策略  推进策略

课程游戏化的含义就是将课堂教学与游戏的形式进行结合,实现寓教于乐。当前,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培育良好的性格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创造一个积极、活泼、快乐的课堂,有必要推进幼儿教育中课堂游戏化的进程。

一、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对于幼儿而言,好动、喜欢游戏是其天性,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得到身心的锻炼,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对于幼儿的生活和发展影响巨大。充分利用课程游戏化的策略,可以将幼儿的角色从被动等待教育的人,变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课堂内容的主动学习者,这对于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

1.游戏可以营造良好的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不再是课堂中等待老师答疑解惑的角色,而是游戏项目的参与者,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是积极、热烈的,参与的态度是专注的。游戏的趣味性往往可以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其产生更强的求知欲。一些运动量较大或竞争激烈的游戏类型,可以帮助幼儿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2.通过参与游戏,幼儿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所谓认知能力,指的是人的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储存和提取的能力。根据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观点,“游戏是发展各项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通过参与游戏,幼儿需要与同样在游戏中扮演角色的同龄人进行交流,也需要与担任裁判或辅导人员的老师进行沟通,在此过程中,其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领会他人意见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有助于实现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过渡。另外,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游戏,都是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的。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时,幼儿为了进行下去,往往不需要额外的引导,就会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3.游戏可以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在幼儿园环境下的游戏往往都是需要多人参与的,在一个团队的幼儿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努力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感情可以得到深化,同时孩子的团队配合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运用策略

1.基于成长需要,营造契合游戏氛围。游戏活动特别是民间游戏活动是一种蕴含和积淀了社会文化和习俗的游戏内容,随着一些游戏的年代久远,现代孩童已经不再熟悉曾经的乐趣,这就需要在幼儿教育中营造一种与幼儿兴趣相契合的民间游戏氛围。首先,创设民间游戏情境,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引入。其次,多元互动的游戏体验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可以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动探索者,为了引领幼儿不断深入游戏情境,教师要采用有效及时的介入手段,不断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和内容,使幼儿产生全新的游戏体验,而不是对游戏浅尝辄止。为了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深入体验,教师还可以建立“同伴互助引领小组”,吸纳家庭、社区成员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创设多元互动的三位一体式的民间游戏互动平台,使家长、社区代表以玩伴的身份进入到幼儿的民间游戏情境之中,通过家园亲子游戏、社区健身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幼儿不断深入到民间游戏之中。

2.优化建构幼儿游戏教育课程。游戏教育内容极其丰富而有趣,可以较好地培育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原则和引领,挖掘一些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体现出民间游戏教育课程的价值。首先,合理选取民间游戏教育课程内容。要基于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挖掘和选取与幼儿成长阶段相适应的民间游戏教育课程,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对于一些危害幼儿成长的游戏课程要适当排除。其次,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民间游戏课程。在幼儿进行民间游戏活动之中,要注重民间游戏活动安排和组织的层次化、结构化,注重与幼儿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主题内容,组织和设计多样化、层次化的游戏课程。

3.开展丰富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世界在幼儿的眼中是精彩纷呈的,也是陌生而期待的,他们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经常会出现令人忍俊不禁的情景。例如:幼儿的“健康诊所”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小医生们”身穿白大褂,给“小病人”听诊、量体温,煞有介事地说某位“小病人”的体温有100度,教师可以及时介入,向幼儿讲述人体体温的常识。通过游戏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还能提升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渐形成幼儿的社会化。

三、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园中应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活动,结合教师的直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保证幼儿每天可以有适当的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为了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课程游戏化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归根结底是由一线的幼儿教师完成的,因此,为了确保课程教学游戏化对幼儿成长作用的发挥,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意识,认识到教学游戏化的意义和作用。只有真正了解推进教学游戏化的原因,才能够根据设置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选择。否则,很有可能因未能平衡好游戏和其他教学形式的关系,导致课程时间和内容安排的不合理,影响到幼儿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其次,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应当有所区别。对于竞争性的游戏,教师可以扮演裁判,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对于规则难以理解的游戏,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扮演“大小孩”的角色,给参与游戏的幼儿以引导。最后,教师还可以定期将课程游戏化的经验教训进行复盘,根据复盘结果对下一次的游戏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逐渐提升课程游戏化的质量。

2.实现教学内容与游戏项目的有机结合。当前,一些教师在新课改精神的鼓励下,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了游戏环节,但由于游戏的项目与教学的内容之间没有紧密联系,这样非但无法发挥出游戏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而且可能因为两个环节的割裂,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记忆淡忘。因此,为了真正发挥课程游戏化对课堂氛围、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需积极对游戏内容进行设计,确保游戏紧紧围绕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其趣味性和参与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分享评价。在游戏过程中,由于每个孩子的表现不同,因而结束后幼儿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可能有的幼儿感到满意,有的感到失望,有的感到尽兴,有的感到遗憾,有的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了很多内容,而有的孩子可能只是感觉热闹。因此,为了巩固游戏中的学习成果,同时帮助调节幼儿的心态。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游戏过后,将所有参与游戏的孩子组织起来,让他们对刚刚结束的游戏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幼儿的分享给予回应。最后,还可以由教师将幼儿的观点进行总结,尽量照顾到每位孩子的情绪。

4.创设良好的课程游戏化环境。为了充分发挥课程游戏化的价值,还需要对软件和硬件环境加以改善,以良好的环境条件作为游戏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软件环境主要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只有确保了交流的顺畅,才能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场地设施、器械器材、教学工具等,幼儿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采购新的器械等办法,提升游戏的趣味性,获得更高的幼儿参与度。

幼儿教育是系统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于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推进课程游戏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可以说,课程游戏化已成为了幼儿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幼教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需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推动课程游戏化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苗苗.浅谈幼儿学习与游戏有机结合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2-13.

[2]张小静.巧借课程游戏化,引领幼儿教育的发展[J].江西教育,201906):8-9.

[3]郭晓婕.幼儿课程游戏化路径探研[J].成才之路,20190529-31.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