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小学语文中段指向写作的阅读策略初探——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为例.....................何以杉

小学语文中段指向写作的阅读策略初探——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为例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何以杉   637000

【摘  要】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能力高的人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有用的信息。当阅读能力被提高了,学生在写作、听讲、语言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语文自学的能力也会被进一步加强。笔者以《巨人的花园》为例,分析了小学语文中段指向写作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王俊昕(2021)在《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与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大师,为语文教育工作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给予了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启发。“应需求诚”思想是叶圣陶写作思想的核心精髓,短小而精悍,言近而旨远。写作,这一语文学习内容,以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师生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遵照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的内涵,以《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小学语文指向写作的阅读策略。

一、设置合理目标:给予学生正向激励

1.设计阅读目标。在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定阅读目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阅读目标,应该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使学生的阅读状态呈现螺旋上升型的进步。阅读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阅读目标,针对性更强,另外一种是短期的阅读目标,对后一种目标来说,最好设置在每一节课阅读教学课程当中,对学生完成目标进行促进,用一个个小目标来达成阅读的大目标,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当学生完成定下的教学目标之后,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者将两种奖励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满足感和荣誉感,刺激学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巨人的花园》一课,就正好是设置小目标的良好时机。给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设置下读懂故事并且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小人物,给另外的学生设置下讲述故事的内涵的任务之后,让他们再次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口头上的表扬,对意料之外的答案进行剖析,询问学生如此思考的原因,并且加以适当的引导,对学生别具一格的想法提出赞赏和鼓励。

2.激发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创造出有趣的新奇的教学情景,让阅读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感悟和体验,最终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多种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其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给学生展示与文章有关联的歌曲、图片,利用对这些东西的喜爱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接下来的阅读抱有期待感,也就有了阅读兴趣。也可以通过营造开放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感。教师也可以利用别的能够吸引人阅读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让学生的阅读欲望被激发。学生站起来向大家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后,教师要尊重,要让学生发表见解更加自由,这样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也能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展示一些巨人的图片,让巨人庞大的身躯和普通人形成对比,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对巨人的相关知识感到好奇;然后播放春天与冬天的对比图片,让两个季节截然不同的景象形成对比,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向读学写:分析故事形式与内容主题,学写故事

1.分析故事形式,学习组织结构和锤炼语言。故事形式可以从结构和语言两方面展开分析。从结构上看,《巨人的花园》 呈现了一种对比的结构。文中有多处对比,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 巨人砌墙拆墙态度和感觉的对比、巨人砌墙前后孩子们的心情对比等。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在讲故事时运用这种对

比的结构。李吉林老师认为,小学生最基础的训练就是遣词造句的训练,没有遣词造句这项基本功,就谈不上语文基础。从语言来看,《巨人的花园》一文的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得当,其中很多语句值得学生学习借鉴。教学时,教师可以精选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品读,学习其中的表达技巧。比如,文中将许多花园景物赋予人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将景物人格化的语句重点品读,然后再交流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而引导学生明向读学写,以写促读。

2. 分析故事内容,学习设计情节和塑造人物。《巨人的花园》一文具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些共同构成了这一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受作者的神奇想象,学习故事的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异于常理,《巨人的花园》 中的巨人,以及霜、雪、风、雹、桃树等,都是经过想象处理的;童话情节也是通过幻想和夸张来推进的,例如,春夏秋冬四时有序,而在本文中因没有孩子们玩耍,花园的春天迟迟未到,由此引发了巨人的思考,为下文埋下伏笔。此外,花园的环境描写颇有奇妙色彩。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想象的神奇,并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想象。《巨人的花园》表现了人的真善美,表达了与他人分享可以得到快乐的主题作者通过“变化”这一手法,辅以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让巨人的形象更加丰满。教学时,可以围绕“巨人的变化” 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巨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如何写出来的, 品读文中描写巨人的语句,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风格,学习写作手法。语文教学是有整体性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很大的增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加强学生在文本内容方面的理解方面加强重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写作方法和风格,在对文章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剖析和学习以后,要学着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手法加以利用,在自己写作的时候进行语言上的模仿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身写作的能力。《巨人的花园》一课,就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大量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文章的道理自然而然的显现,如花园在巨人拆墙之前和拆墙之后景象的强烈对比,巨人在知道孩子带来春天这个事实前后的对比。在教师将对比这种手法提出来以后,应该由学生对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进行寻找,在此过程中体悟到对比的妙处,反复品味,一边寻找一边感悟,感受到巨人心境的变化,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当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让学生马上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让他们现场利用对比的手法,写几句话,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会寻找对比,在遇到对比的时候能够辨认出来,自己也能对这种手法进行初步的使用,同时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以写促读:借助多种形式的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仿写句子,领会语句内涵。仿写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句子概念,了解句子之内的结构关系,这不仅能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学生可以在语意、 句式、结构、修辞等方面对课文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进一步领会句子的特点和内涵,感受语言美。《巨人的花园》一课中,值得仿写的句子有很多。例如,品读“桃树看到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一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仿写花园中其他事物见到孩子们的反应。在仿写时,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桃树的“高兴”,明白花园需要孩子们。

2.完成小练笔,理解课文主题。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把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学生要想写好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就需要结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故事开头也写到了孩子们在玩耍, 但是只是孩子们自己玩耍,而此处却应有巨人参与,所以在描写时应写出巨人与孩子们的互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让植物和动物都“活起来”,结合自己平时在外玩耍的经历,把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写具体,同时,写出孩子们与巨人以及花园中景物的和谐、欢乐的样态。通过练笔,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巨人的善良、温和,感悟课文“分享快乐”的主旨。

3.寻找共鸣点,丰富情感体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要求中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围绕文中让自己产生共鸣的点来进行片段练写,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 针对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的片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如在玩耍时被人赶出、心爱的玩具被人抢走等,写一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并由此深入理解课文中孩子们的心情。阅读与写作是共通共生的,读能促进写的提升,写也能助力读的深入。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可以通过读与写的充分互动,帮助学生感受童话的奇妙, 体会人物的真善美,并提升表达水平,初步具备编写故事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究其关系,就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没有阅读的写作文章是空洞的、枯燥乏味的;同样,只有阅读,没有写作,那我们的思想就得不到沉淀,文笔不会提高。阅读拓展了我们的思维,使写作具有了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J].李磊.课外语文2021(31):12-13.

[2]“四位一体”作文教学体系的建构实践[J]. 王希愚.语文教学通讯, 2021(26):3-4.

[3]小学统编语文教材与作文教学整体性初探 ——以统编教材三、四年级为例[D]. 刘晓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1:18-19.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