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稿须知/杂志简介 /期刊目录/期刊封面浏览 /获奖期刊
滚动公告
主    管: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
主    办: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    辑: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出    版: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
总 主 编:陈仕坤
副 主 编:徐定忠  陈文
责任编辑:梁守佳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40号信箱
电子邮箱:zgjsjxlt@163.com 
邮    编:100876
我的链接
友情链接
   新课程视野下初中语文微文写作的教学策略..............................杨 淋

             新课程视野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中学     637000

【摘要】“微写作”起源于媒介写作,但不仅仅局限于媒介写作。初中语文微文写作构思的是一种微型化的写作课程,创设写作情境,提供支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写作,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微”出发,设定多维写作目标选用多种写作策略采用多种写作形式阐述了初中语文微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微文写作  教学策略  写作效果

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当前的教育环境更加重视对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探究如何高效地创新初中写作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进入新时代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电脑、手机等便捷的数字化设备,写作也开始采用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微写作”这一形式便应运而生。“微写作”这一概念大多数人想必并不陌生,这一名词的出现最初与“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起初在“微博”上发表文字,只能输入有限的140字,所以后来人们普遍将在微信、豆瓣、微博等网络平台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如:微小说、微故事、微影评等称之为“微写作”。随着网络的发展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写作成为人们日常触手可及的事情。“微写作”的出现既满足了人们媒体时代的所需,又迎合了网络平台的发展趋势,成为当下较为流行的写作方式。

一、“微”出发,设定多维写作目标

1.设定目标需要紧扣课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程能够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指向标,它可以使整堂课程更加条理。教师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依照教参单方面地进行目标设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第四学段学生的写作要求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常常要设定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对象,恰当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课标中还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这里的其他练笔中应当包含有“微写作”的教学。从字数来看,传统写作不少于14次,初中生的大作文字数一般要求为600字,14次大约就是八千多字,而其他写作不少于一万字,可以看出其他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微写作”的教学,加大“微写作”的比重,让学生勤练笔,多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2.定目标需要紧扣学生。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在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初中生正是青春期,学生生长发育快,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不同的特征。教师要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加入到课堂的学习,才会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写作动机,才能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3.设定目标需要紧扣学情。任何教学目标的设定都要紧扣学生实际学情,只有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随着中考的深化改革,教育部要求取消中考考试大纲,要求教考科学衔接。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以往“以考定学”过于功利化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容易将学生培养成为只会考试的机器。因此我们才要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定“微写作”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情,强化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实现高效的写作教学课堂。

二、“微”出发,选用多种写作策略

1.内容策略的选定。通过研究近三年四川中考语文试题“微写作”可以看出,试题中所出现的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这就表明不论是试题还是日常的教学,教师都要注重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可以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使得学生有写作的素材可以运用,易于动笔。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微作文”才能更加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教师才能在知识素养与人文素养两方面培育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他认为写作要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进行写作并不是为了最终的考试,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它点缀了生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微写作”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写信、写计划、写日记、提意见、做汇报等等。因此教师“微写作”教学的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题材广泛。教内容除了从学生生活中选材,还可以紧扣教材内容。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微写作”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比如:从课文内容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从课文的写作手法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从课文的语言表达出发,引申出“微写作”的写作素材等等。以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为例,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就“父爱”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散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朴实无华真挚的语言风格,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可以就父亲伟大的形象,让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写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切实做到“读写结合”。

2.时间策略的选定。“微写作”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微”,教师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它不像传统写作那样需要设置专门的写作课程让学生进行写作,写作的篇幅长、字数多,所花费的时间过多。“微写作”教学时间灵活,字数200字左右,教师可以随堂检测,随堂指导,时间灵活。在课上随堂写作,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所占用的时间又不会过多,影响正规课程的教学进度。在课后为学生留下“微写作”的课堂作业,难度小,学生的压力也不会过大,负担不会过高。正因为“微写作”时间上具有灵活性与即时性,才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3.方法策略的选定。首先教师应当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如班会、演讲、辩论会等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教师对写作主题的设定可以更加的自由,如“今天的天气”“今天的教室”“今天的同学”,随机选用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条件,减少对学生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定“微写作”主题,让学生形成小组,自行写作,或者以“车轮式”滚动写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群体的力量激发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再如“下水作文”教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写作,一起比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最后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更加逼真的情境,在课后利用网络展示学生“微写作”的教学成果。

三、“微”出发,采用多种写作形式

1.运用习题,适当改造或扩充,聚沙成塔。我们的语文课文后面“研讨与练习”中往往会安排一些仿写等练笔,语文教师要学会去利用这些资源,不妨让学生在课上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进行练笔。七年级下册课后就为我们安排了不少这样的习题,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们根据课后练习五进行训练,学生完成了《气象公园的冬天》《那令我倾心的冬》《家乡的冬天》等微文孩子们笔下的家乡的冬天趣味横生。

2.随文训练,适当克隆。学完了《散步》《秋天的怀念》和《再塑生命的人》等课文,我适时安排了随堂练笔“温暖”系列微作文,学生完成了《心中的暖》《暖暖的父爱》《难忘那张脸》《我的老师》《我的同桌》,先是进行片段训练,如对老师分别进行肖像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并且在班上交流,让学生猜猜主人公是谁。然后再连缀成文,化难为易,学生很高兴参与这项写作活动,班上涌现出了很多佳作。

3.拓展训练,丰富内容。所谓扩展描述,就是教师给出某种具体内容,让学生对这个基本内容进行扩展,加以描述,使其内容充实,陈述具体,形象鲜明。例如: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写人要抓住特点”作文训练项目,我又拓宽了训练项目,分别上了“‘猜猜他(她)是谁’人物外貌神态描写”篇专项训练,“以小见大”作文指导课、人物细节描写微作文指导等一系列作文拓展训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人物描写的能力。

4.挖掘资源,巧妙迁移。叶圣陶先生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的确,教材是阅读的凭借,是写作的典范。无论词汇的积累,句式的掌握,知识的传授,篇章结构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能否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教材之典范,把教材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与知识间都有很大的联系。即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点”,就看教师如何把所学的“此”知识迁移到“彼”知识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就要教师做好牵线搭桥,做好知识迁移工作,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真正地随时做练笔。身边的微信QQ、学校的运动会、晨练、作家见面会、参观访问、夏令营等各项活动,都成为创作的源泉,资源应有尽有,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语文园林精彩纷呈。

总之,“微写作”虽然篇幅短小,形式“微”小,但其所蕴涵的知识与内容却极其丰富,实际上“微而不微”。教在课堂上能够灵活使用这一写作方式教学,将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与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将有利于学生大作文的写作,为大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邓彤.微型化写作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3]徐荣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策略的分析研究[J].阅读与写作.2013.316:55-56.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教师教学论坛杂志编辑部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联系电话:010-57492073 传真:(兼传真) Email:zgjsjxlt@163.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